[实用新型]仿胆节氧式无残留氧气袋无效
申请号: | 01215387.7 | 申请日: | 200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885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振业;黄健华;曾琳娜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胆节氧式无 残留 氧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医用给氧装置,尤其是一种仿胆节氧式无残留氧气袋。
由于氧气袋轻便易于携带而被广泛配备在救护车上和基层医疗机构用于现场急救,尤其在高原地区对氧气袋的使用更为普遍。传统的氧气袋因其成本较高常常是重复使用,因此,很容易被病人的排泄物、血液或脓液污染而引起交互感染。传统氧气袋的另一个缺点是:氧导管或湿化瓶上没有气压表和安全阀,给氧气袋充氧时,其氧气袋腔内的压力有多高才合适医务人员难以掌握。又因在输氧过程中,氧气袋内的压力不断下降,而氧导管上没有氧气流量指示装置,不但不利于输氧调节,而且氧气袋什么时间停止排氧也难以发觉。传统氧气袋的给氧管在病人呼气时照常排放氧气,不但造成浪费,常常因氧气袋内的氧气消耗过快而影响抢救。此外,传统氧气袋的氧导管上没有氧气过滤装置,氧气袋腔内的滑石粉易被吸入气道内。上海三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中日合资企业)生产了一种三马牌氧气袋,其囊壁明显薄于80年代以前的国产氧气袋(本人可提供上述两种产品)且柔软易于折叠而被广大用户广泛采用,但在临床使用中发现,三马牌氧气袋在输氧终末时,其氧气袋内的氧气残留现象比80年代以前的国产氧气袋更为明显,经测试当三马牌氧气袋内腔的压力为10Kpa时其容氧量为9克,当氧导管完全打开停止排氧时,其残留氧量为2.2克,这可能与三马牌氧气袋囊壁的自重较轻(80年代以前的国产氧气袋的自重为1256克,三马牌氧气袋的自重为397克)有关。当氧气袋内的压力与大气相等时便停止排氧,患者常常是无效吸氧,为了把残留的氧气全部输给患者,医护人员通常在氧气袋的上方放些重物或用手挤压,不但十分麻烦。而且施加多大的压力才合适也难以掌握。健康报于2000年元月12日(第5873期第2版)报导了一种多功能面罩,它的缺点是:不便于患者咳嗽、吐痰、说话、进食和喝水;不便于医务人员观察患者口唇、吸痰和询问病情等。中国专利局于1999年3月24日公告了一种先进的充气式双囊氧气袋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19990324),它的缺点是:当氧气囊内的压力衰减时,用人工方法往加压气囊内充气进行加压促进氧气囊排氧,不仅十分麻烦,而且在医务人员少检查、治疗操作项目多或病人多的情况下,常常是顾此失彼,此外该充气式双囊氧气袋比传统氧气袋成本高,更不适合一次性使用。中国专利局于1996年1月31日公告了一种氧气袋流速控制装置(专利号为:95207979.8,授权公告号为:CN2218571Y),该氧气流速控制装置实质是将氧气湿化瓶作为氧气流速观察装置,但在急救现场或行进中,一旦氧气湿化瓶横倒,其瓶腔内的液体易被吸进气道引起吸入性肺炎或堵塞气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但便于观察和调节氧气流量而且能够有效节氧并能防止氧气残留的仿胆节氧式无残留氧气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所提供的仿胆节氧式无残留氧气袋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合现场急救和高原携带一次性使用,从而能够防止氧气袋因其重复使用可能引起交互感染;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即使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够方便快捷安全地给氧气袋进行适度充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仿胆节氧式无残留氧气袋的袋囊至少是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单层贮氧气胆;所述贮氧气胆的外壁上有一个与其相配的防爆套;所述贮氧气胆的氧导管上连接了一个仿胆节氧式给氧装置;所述贮氧气胆的氧导管上有一个氧气流量指示装置;所述仿胆节氧式给氧装置上有一个氧气滤清器;所述仿胆节氧式无残留氧气袋的气压表位于氧气湿化瓶的出氧口上,该气压表的导压管上有一个设定了压力值的安全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仿胆节氧式给氧装置由给氧鼻罩、节氧阀、氧气滤清器、给氧总管、两条给氧支管、一个用弹性材料制成的节氧式贮氧囊、一条弹性固定枕带和一条弹性固定项带构成,其两条给氧支管通过一个三通管连接在给氧总管的出氧口上,所述节氧阀位于给氧总管出氧口的那一端,所述节氧式贮氧囊及氧气滤清器位于节氧阀与给氧总管的进氧口之间,所述两条给氧支管的出氧口分别与给氧鼻罩两翼上的进氧口连接,所述节氧阀在吸气时自动开放在呼气时自行关闭,所述弹性固定枕带和弹性固定项带的松紧度可调,该两条弹性固定带主要用于固定给氧鼻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给氧鼻罩的两侧翼壁上各有一个呼气口,该两个呼气口上各有一个与其相配的只能出气不能进气的单向阀,该两个单向阀的形状相同其结构与节氧阀相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给氧鼻罩的脊部至少有一条横向加强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振业;黄健华;曾琳娜,未经陈振业;黄健华;曾琳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53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