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底架及制造车辆底架的纵梁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803669.4 | 申请日: | 200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395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05 |
发明(设计)人: | 简·J·维尔哈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勒普·史蒂文斯国际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9/04 | 分类号: | B62D29/04;B29C57/00;B29C65/3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小军 |
地址: | 比利时***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底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车辆底架,该车辆底架为鹅颈状类型,且包括至少两条纵梁(6),纵梁(6)最前部分的高度被减小,所述鹅颈形状是通过改变纵梁(6)的高度而形成的;还包括至少一条横梁(7)以及至少一根轮轴(11),由此,至少纵梁(6)由包含具有加强纤维的合成材料的复合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
至少用于制造纵梁(6)的复合材料的合成材料为热塑性合成材料,由此,利用塑性变形,纵梁(6)的最前部分的高度被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架,其特征在于,纵梁(6)具有两个横向侧面(10),在这些纵梁(6)的最前部分处,由于热塑性变形,直立的横向侧面(10)弯曲或凸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架,其特征在于,在纵梁(6)的最前部分处,直立的横向侧面(10)向外弯曲。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架,其特征在于,在纵梁(6)的最前部分处,直立的横向侧面(10)弯曲,从而每个侧面(10)的两相邻纵向部分(26)彼此接触,且最好被胶合或焊接在一起。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材料为聚丙烯或聚酰胺。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横梁(7)也由具有热塑性合成材料的复合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横梁(7)的末端被焊接或胶合到纵梁(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架,其特征在于,横梁(7)在其末端被设置一凸缘(22)或一增厚部分,且被焊接或胶合到两纵梁(6)的横向侧面(10)。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底架,其特征在于,轮轴(11)通过中间部件支架(14)被连接到纵梁,该支架也由具有热塑性合成材料的复合材料制成,该支架(14)被焊接或胶合到纵梁(6)。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架,其特征在于,纵梁(6)具有两个横向侧面(10),从而支架(14)的上端伸入纵梁(6)中,且位于这两个横向侧面(10)之间,所述支架上端具有两个平侧壁,所述侧壁被焊接或胶合到这些横向侧面(10)。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架,其特征在于,纵梁(6)具有两个横向侧面(10),支架(14)包括两块热塑性材料板(28),这两块板被焊接或胶合到纵梁(6)的横向侧面(10)。
12.制造鹅颈状车辆底架纵梁的方法,所述纵梁(6)包括具有横向侧面(10)的空心部,按照该方法,纵梁(6)由合成材料和加强纤维制成,其特征在于,
纵梁(6)由具有加强纤维的热塑性合成材料制成,首先是具有不变的截面,随后其为了形成最前部的一部分被加热,直到该部分可变形为止,最后,该部分最后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其横向侧面(10)弯曲,从而其高度被减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纵梁(6)的所述部分中,横向侧面(10)被向外弯曲。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纵梁(6)的所述部分中,横向侧面(10)产生弯曲,直到侧面(10)的两相邻纵向部分(26)彼此相接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横向侧面(10)的纵向部分(26)被焊接或胶合在一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穿过至少一条被插入至少一个部分(26)中的电热丝(27)如碳丝的电流,横向侧面(10)的纵向部分(26)被焊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勒普·史蒂文斯国际股份公司,未经格勒普·史蒂文斯国际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366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扁平张力件端接装置
- 下一篇:金属管子以及金属管子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