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轮摩托车的踏板构造无效
申请号: | 02107486.0 | 申请日: | 200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376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30 |
发明(设计)人: | 武若智之;小西克幸;中井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25/00 | 分类号: | B62J2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踏板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座两轮摩托车的驾驶员放置脚的踏板。
背景技术
两轮摩托车,驾驶员跨在设置于车架上方的座位就座,可将双脚放置在设置于车架下部向左右侧方突出的踏板上。作为这种踏板的构造,现有的诸如在日本特开平4-334683号公报被公开的技术被公众所知。
这是在踏板的基端向上方可转动地枢轴连接着的踏板托架的横孔中安装橡胶衬套,将穿过该橡胶衬套内孔的螺栓紧固在车架下部侧面的毂上,将左右踏板托架的下端紧固连结于连结管的两端而成的构造。
前述现有的踏板构造,由于是将左右的踏板托架的下端以托架的厚度部分连结紧固在作为横向部件的连结管上而成,如果不加厚托架的厚度难以使该紧固部位的强度提高。
另外从连结管的前方到下方通常配置着换挡踏板、制动踏板、总泵、排气管等,难以不与这些部件相互干扰地设置连结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前述现有的课题,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的两轮摩托车的踏板构造,踏板杆的基端向上方可转动地被枢轴连接着的一对踏板托架通过缓冲件安装于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下部车架上,其特征在于,在该踏板托架上设置向内方延伸的伸出部,该伸出部通过横向部件相互被连结。
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如上所述,在一对踏板托架上设置了向内方延伸的伸出部,该伸出部通过横向部件被连结,由于能够取得更大的紧固部分的面积,可以使用板状等的横向部件,可以加大横向部件的安装面积来使安装强度得以提高。
另外,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两轮摩托车的踏板构造在前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踏板托架的相对于上述下部车架的安装部被设置于该踏板托架的前部和后部,该后部通过上述横向部件相互被连结,同时从上述踏板托架的前方至下方分别配置踏板操作部件。
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中,由于是这样地相对于下部车架在前后2个地方设置踏板托架的安装部,后部的一方通过横向部件相互被连结的同时,从踏板托架的前方到下方分别配置踏板操作部件,可以不与踏板操作部件互相干扰地设置横向部件。
另外,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的两轮摩托车的踏板构造在前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横向部件迂回后制动器的总泵的下方被设置。
因此,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可以防止从地面溅起的泥水溅到总泵上。
另外,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在前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踏板杆通过缓冲件与上述踏板托架枢轴连接。
这样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中,将缓冲材料夹设于踏板托架与踏板杆之间,比起现有的只将缓冲材料夹置于踏板托架与下部车架之间的构造,更提高了防震的效果。
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在前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踏板杆上安装着用于与驾驶员的鞋底接触的踏板橡胶,同时设置使上述踏板可向上方转动施加弹力的弹簧和引导该弹簧的弹簧套管,而且上述弹簧套管的位置是由设置于该弹簧套管凸缘部的突起和设置于上述踏板橡胶的凹部决定。
这样,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导引赋予踏板杆弹力使其朝上的弹簧的弹簧套管的位置由设置于该弹簧套管凸缘部的突起和设置于上述踏板橡胶的凹部决定,弹簧套管与踏板杆互相不干扰,因此发动机的震动不会传到踏板。
另外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在前述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踏板托架的伸出部与上述横向部件通过长孔可自由调整地被连结。因此在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中,在横向部件的组装时左右的调整非常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例中的踏板托架的安装状况的详细剖视图。
图5是表示上述实施例中踏板托架的伸出部与横向部件安装状况的分解立体图。(图3的V部分)
图6是上述实施例中取出右侧的踏板和横向部件来表示的俯视图
图7是它的正视图。
图8是沿图7的VIII-VIII箭头方向剖视的扩大图。
图9是沿图8的IX-IX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该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该实施例的后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74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构架构造
- 下一篇:用于产生电力和饮用水的原理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