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层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无效
申请号: | 02118766.5 | 申请日: | 200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395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子荣;杨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子荣;杨人杰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层全 互通 式人车 分道 立交桥 | ||
本发明涉及公路和城市道路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桥。
车辆的急剧增加给公路的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特别是路网的交织点,对车辆的阻塞问题更是突出,交叉路口的立交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常用的立交桥的技术方案,如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道路交叉规划设计与施工》所涉及的苜蓿叶式、环形、菱形等多种形式,大都有占地面积大,工程量大,投资大,层数少时难于兼顾非机动车及行人从地面穿越机动车道等问题,使其在很多应该实施立体交叉的公路和城市道路十字路口难于实施或根本无法实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层式立交桥,用常见的机动车道平面交叉的占地面积,实现机动车全互通无阻式通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互不干涉。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以双向六车道为例,在十字交叉的入口处,两轴四向中的左转弯、直行、右转弯车道按现行的交通规则分别设置在内、中、外道,将各路左转弯的车道在入口处用跨线桥引至左侧逆向道,在交叉中心区(24)内接左转弯匝道出;直行道直行通过,满足直行机动车道顺直快速行驶和通行能力较大的要求;右转弯车道从入口处至交叉中心区(24)内接地面右转弯匝道出;在两轴交叉形成的四个象限街区各建造一座人行跨线桥,将非机动车及行人引至座标原点(23)区域中转,形成地面上的“十”字形非机动车及行人立体通道,从而实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及行人各行其道,互不干涉,机动车道完全立交的无阻式立体交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1.占地小,只需机动车道平面交叉的占地面积即可实现本发明的功能。
2.层数少,仅二层,地面为一层,地上一层,可减少引桥的长度,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缩短施工周期,从而提高立交桥的经济效益。
3.六座机动车跨线桥和四座非机动车及行人跨线桥,即可实现本发明的功能,是同功能立交桥中精简的技术方案。
4.没有环形匝道,驾驶员便于识别,符合驾驶员的行车习惯,减少车辆绕行费用,减少周围环境的污染。
5.实现非机动车及行人在交叉中心区从地上穿越路口,方便行人,提高了二层式立交桥的综合使用功能。
6.按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原理,用两座机动车跨线桥和一座组合式的非机动车及行人跨线桥,可派生出机动车完全立交的二层三路全互通式人车分道立交桥。
下面结合图1以双向六车道的十字交叉为例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方案结构的细节及功能情况。
图1为本立交桥的俯视平面示意图,道路横向为X轴,纵向为Y轴,两轴交点为座标原点,两轴机动车正、负方向各通行有左转弯、直行、右转弯三种功能的车道,它们的路径:
X轴正方向:
左转弯:道(1)入口——引桥——跨线桥(5)跨越道(3)、(9)——引桥——地面左转弯匝道———下穿跨线桥(18)、(8)——道(1)出口。
直行:道(10)入口——下穿跨线桥(7)、(18)、(17)、(6)———道(10)出口。
右转弯:道(13)入口——地面右转弯匝道——道(13)出口。
X轴负方向:
左转弯:道(2)入口——引桥——跨线桥(6)跨越道(4)、(10)——引桥——地面左转弯匝道———下穿跨线桥(17)、(7)——道(2)出口。
直行:道(9)入口——下穿跨线桥(8)、(17)、(18)、(5)———道(9)出口。
右转弯:道(14)入口——地面右转弯匝道——道(14)出口。
Y轴正方向:
左转弯:道(3)入口——引桥——跨线桥(7)跨越道(2)、(11)——高架左转弯匝道跨越道(10)——引桥——下穿跨线桥(5)———道(3)出口。
直行:道(12)入口——引桥——跨线桥(17)跨越道(2)、(10)、(9)——引桥——下穿跨线桥(8)———道(12)出口。
右转弯:道(15)入口——地面右转弯匝道——道(15)出口。
轴(Y)负方向:
左转弯:道(4)入口——引桥——跨线桥(8)跨越道(1)、(12)——高架左转弯匝道跨越道(9)——引桥——下穿跨线桥(6)———道(4)出口。
直行:道(11)入口——引桥——跨线桥(18)跨越道(1)、(9)、(10)——引桥——下穿跨线桥(7)———道(11)出口。
右转弯:道(16)入口——地面右转弯匝道——道(16)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子荣;杨人杰,未经杨子荣;杨人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87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树脂分配网路的大型复合结构
- 下一篇:细化颜料和着色用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