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小肽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RGD)为先导化合物的抗栓新药无效
申请号: | 02123924.X | 申请日: | 2002-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392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2 |
发明(设计)人: | 牛勃;王晓霞;杨椅;常冰梅;杨涛;李乐工;韩锐;阎占清;郭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勃 |
主分类号: | C07K5/08 | 分类号: | C07K5/08;A61K38/06;A61P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科联合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厚,王为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氨酸 甘氨酸 天门冬 氨酸 rgd 先导 化合物 新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基础上设计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稳定、专一的抗栓线性小肽分子,可以用于血液生物学、药效学和临床治疗。
背景技术:
心肌梗塞、脑梗塞等血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但现有的抗血小板药如阿斯匹林、噻氯匹定等只是影响血小板活化的某个环节,而通过其它途径仍能导致血栓形成。因此不难理解,许多服用现有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人,仍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展为严重的并发症。寻找新型高效、完全的抗血小板药物已成为重要课题。纤维蛋白原α链上的RGD序列与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发生特异结合,这是血小板血栓形成的最后共同通路。正因为纤维蛋白原上的RGD序列可以与血小板发生特异结合,因而构成了人工合成的RGD及类似物可以竞争性地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即抑制血栓形成的最后共同通路)的优良特性,因此在理论上可以完全阻断血小板聚集,抑制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栓形成。新一代的抗血小板制剂RGD及类似物所具有的独特的作用机理使其成为了世界各制药公司研究的热点。
虽然纤维蛋白原上的RGD序列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作为药物,仅天然的RGD序列并非能达到适宜的强度和选择性。因为它脱离了在天然蛋白中所具有的正确空间构象。所以RGD在天然蛋白质中的构象以及附近的氨基酸序列对识别过程极为重要。周围的氨基酸序列可以使RGD维持正确的构象,特别是与RGD序列紧邻的氨基酸残基,对于维持正确的构象更有意义。因此以天然产物或内源性物质RGD为先导化合物,可以进行合理的药物设计。一个先导化合物应该在微摩尔级与靶点具有亲和性,同时在化学结构上具有可接受性,以便对其进行修饰改造。另外,研究证明,羧基端对于其活性影响最大。Tomiyama等通过试验证明:以疏水氨基酸为佳,如Trp、Leu,疏水性越强,其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GPIIb/IIIa受体结合能力越强。而RGD氨基末端是蛋白酶水解的主要部位,精氨酸残基能被氨基肽酶降解。因此通过对RGD进行结构修饰可以避免被很快降解,保持其在血浆中的稳定性,从而为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抗栓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这些理论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推理和假设后对RGD进行修饰、改造,可以提高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使药物与受体得到合适的匹配,达到高选择性的紧密结合。同时可以增强对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天然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选用羧基端为疏水性氨基酸即色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或苯丙氨酸,氨基端以具有抗酶解能力的非蛋白氨基酸及其它化合物:H2N(CH2)n-COOH(n=1-10),或H2N-CH-NH-(CH2)m-COOH(m=1-10),或(H2N)2ph(CH2)n’-COOH(n’=1-10)取代精氨酸,设计并合成新型高效、稳定、专一的抗栓线性小肽分子,以用于血液生物学、药理学和临床医疗学的基础研究和实际临床应用。以上制备出的RGD肽类似物是一类高效、稳定、专一的抗栓肽,它的化学结构和性质证明符合本发明原定设计目的。
发明内容:
以纤维蛋白原中的RGD为先导化合物,在此基础上,羧基端为疏水性氨基酸即色氨酸(Trp)、亮氨酸(Leu),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丝氨酸(Ser)或苯丙氨酸(Phe),氨基端以具有抗酶解能力的非蛋白氨基酸及其它化合物:H2N(CH2)n-COOH(n=1-10),或H2N-CH-NH-(CH2)m-COOH(m=1-10),或(H2N)2ph(CH2)n’-COOH(n’=1-10)取代精氨酸。自行设计的多肽合成方法并进行抗栓性质的实验:1.固相法合成,RP-HPLC纯化,ESI-MS鉴定;2.抑制人富血小板血浆聚集实验,证明其抗栓作用的活性及稳定性;3.利用体外脱粘附实验,证明抗栓作用的特异性;4.利用流式细胞技术,阐明其作用机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勃,未经牛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39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