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用空调器无效
申请号: | 02124860.5 | 申请日: | 200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396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2 |
发明(设计)人: | 川田浩行;名城敏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森尼可关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志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空调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汽车用空调器,更具体来讲,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车用空调器:其装备有用于防止冷凝水滴被带送到载客室中、或至少将冷凝水的带走量减为最小的装置,其中的冷凝水滴是在空调器中蒸发器的冷却元件上产生的。
背景技术
为了使读者清楚本发明的任务,下面将参照附图中的图10对上述类型的现有车用空调器100进行讨论。
在附图中,用标记“Dp”指代机动车的驾驶室前隔板,由其分隔出一个发动机舱“E”和一个载客室“R”。图中用标记“Fp”指代车辆的地板。“M”指代一根固定的横杆,其延伸横过载客室“R”的前部区域。
如图中所示,空调器100是被该横杆支撑着的,且该空调器包括一个壳体,在该壳体中形成了一大致为U型的气流通道,在图中,该流道用“F”指代。
在气流通道“F”的上游部位中安装了一个圆柱形的多叶风机11。该上游段构成了一个涡管12。在涡管12的下游位置安装了一个矩形的平行六面体蒸发器13。该蒸发器13是倾斜安装的,其下倾的后端刚好位于气流通道“F”最下端部分14的上方。如图所示,从气流通道“F”的最下端部分14斜向下地延伸出一根排水管15。在蒸发器13的上方设置了一个加热堆17(heater core),有一隔断壁16位于该加热堆和蒸发器之间。由于设置了该隔断壁16,在蒸发器13的下游形成了两个平行的流道,其中的一条流道是其中安装了加热堆17的加热堆流道21A,另一流道是绕过加热堆17的绕流流道21B。设置了一个空气混合挡门18,以控制加热堆流道21A中空气流量与绕流流道21B中空气流量的比值。在两流道21A和21B的下游位置处形成了一个空气混合腔21C。也就是说,加热堆流道21A和绕流流道21B都通向该空气混合腔。在该空气混合腔21C的下游部分形成了一个除霜进风口22、一换气进风口23以及一个足部加热进风口24。除霜进风口22和换气进风口23由同一个挡门控制—即都由一个换气/除霜挡门20控制。足部加热进风口24由一个足部挡门19控制。如图中所示,空气混合挡门18、足部挡门19以及换气/除霜挡门20属于枢转式,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枢转型挡门组“D”。
在工作过程中,空气被风机11抽吸到气流通道“F”中,并如图中的空心粗箭头所指示的那样,被引流向蒸发器13。在被蒸发器13冷却之后,空气在流道“F”的最下端部位14处再向上折返,并根据空气混合挡门18的转角状态而以一定的比例分配到两个流道21A和21B中。这样,在加热堆流道21A中被加热的空气就与从绕流流道21B流来的空气在空气混合腔21C进行混合,而形成了温度被调节后的空气,并通过各个空气进风口22、23、24而分配到载客室“R”中的各个给定部位处。
如图所示,在此工作过程中,从风机11来的空气中所含的水汽使得蒸发器13的外表面上聚集了冷凝水,且当外表面上的水超过一定量时,就会产生水滴“W”,水滴从蒸发器13的下边缘滴落下去,如图所示,滴落下来的水滴被引流到排水管15中,并排出到车辆外。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的现有汽车空调器100会伴有如下的缺陷。
也就是说,在工作过程中,尤其当空气流速很高时,部分水滴“W”就会被吹掉,从而被流经气流通道“F”最下端部分14的空气带到空气混合腔21C中。在此情况下,就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形:实际上吹入到载客室“R”中的空气中含有水滴。当然,在空气中含有这样的水滴会给载客室“R”中的乘客带来不适。也就是说,在该空调器100中,易于出现不利的水滴吹走现象。
为了消除上述的缺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2000-6644(Tokkai提交)中提出了一种措施。该措施就是将气流速度降低到某一级别上,在该速度级别上,水滴趋于聚积起来。由于空气速度被降低到该级别上,就可以减弱水滴的吹走。
但是,即使该专利申请公开文件中的措施也不能使轿车用户满意。事实上,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措施可将水滴吹走现象抑制到一个理想的程度上。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汽车用空调器,其不存在上述的缺陷。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空调器,其装备有水滴吹走抑制结构,通过该结构,可有效地抑制发生不利的水滴吹走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森尼可关精株式会社,未经卡森尼可关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48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脚结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细长的光学拾取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