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复相(Fe3B,α-Fe)/Nd2Fe14B磁性材料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2136137.1 | 申请日: | 200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391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15 |
发明(设计)人: | 严密;郑奋勇;杨德仁;舒康颍;胡军;王晨;赵传礼;张苏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韵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057 | 分类号: | H01F1/057;H01F1/08;H01F41/02;C22C1/00;C22C38/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fe3b fe nd2fe14b 磁性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复相(Fe3B,α-Fe)·/Nd2Fe14B磁性材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复相磁性材料理论上具有很高的磁性能,其理论磁能积达到1000kJ/m3,是目前号称永磁之王的烧结钕铁硼的最大理论磁能积的几乎两倍。由于它同时含有硬磁相和软磁相,所以它既具有硬磁体的高矫顽力又具有软磁体的高磁导率,而且该材料的Nd含量低,因此降低了材料的成本。无论是从材料的磁性能还是生产成本来看,纳米复相磁性材料都是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该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熔体快淬法和机械合金法两种:
1)熔体快淬法,又称甩带法(melt-spinning)。这种方法是,选取磁性材料各组元的单质或合金,并去除氧化皮,按一定比例混合。把合金放入快淬炉中加热熔化,一般温度为1200℃左右。当熔融合金熔炼完毕后,通过一小直径的喷嘴注射到转动的铜鼓上,使熔融合金迅速冷却并凝固成快淬带。将快淬带适当进行热处理,粉碎后与粘接剂混合并压制成型,得到纳米复相(Fe3B,α-Fe)/Nd2Fe14B粘结磁性材料。
2)机械合金法,也称高能球磨法(HEBM)。这种方法是将磁性材料各组元去除氧化皮并粉碎,然后按照一定的成份比混合,放入真空熔炼炉(真空度为10-3左右)中进行熔炼(温度为1200~1300℃)。当固体熔化后,使合金快速冷却,得到了块状合金铸锭,采用粉碎机或震动球磨机对合金铸锭进行粗粉碎,使合金破碎成为粒径为10~40μm的粉末。将合金粉末和一定量的纯铁粉末均匀混合,再放入高能球磨机中球磨。球磨后的合金粉末,放入真空热处理炉当中,进行适当的晶化热处理之后与粘接剂混合并压制成型,得到纳米复相磁性材料。
虽然很多科学工作者对两种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但纳米复相磁性材料的实际磁性能与理论磁性能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这两种方法用于制作纳米复相材料,软硬磁性相晶粒尺寸的大小与理想模型相差较远,软硬磁性相之间的交换耦合不够充分,而且材料晶粒的完整性较差,缺陷很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复相(Fe3B,α-Fe)/Nd2Fe14B磁性材料制备方法。
纳米复相(Fe3B,α-Fe)/Nd2Fe14B磁性材料制备方法的步骤为:
1)制取合金蒸发靶材
选取各组成成分的单质或合金,均匀混合并冶炼,制取合金蒸发靶材;
2)蒸发合金,制取纳米粉末
清除合金铸锭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并在蒸发室内进行预热,同时抽真空,待真空度达到10-6Pa后接着通入1~4kPa压力的高纯惰性气体,然后通过电弧加热,使靶材气化。纳米合金粉末在液氮冷阱上沉积;
3)收集纳米粉末并原位加压
在密闭的高真空的环境下用机械手收集粉末,放入原位加压室中。先进行预热处理,然后保温加压,降温并同时继续压制。
本发明方法的优点是:制备环境真空度高,材料的含氧量低;制备装置对原材料的污染小,制备出的纳米颗粒圆滑,表面清洁,晶粒的完整性好;粒径大小较易控制,分布范围窄,能够控制软硬磁性相晶粒的大小与理论模型较好符合。此外,使用原位加压法能使材料的致密度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磁性材料主要由硬磁性相和软磁性相两相构成,其成份比例式为:Nd3~6Fe70~80B12.5~22.5Cu0.1~1.5Cr0.5~4.5,其中硬磁性相的相组成为:Nd2Fe14B,而软磁性相则为两个相共同构成:α-Fe、Fe3B。
在电弧轰击靶材之前,需对合金进行预热处理,减少材料杂质含量,预热温度控制在400~700℃左右,并保温15~4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韵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宁波韵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361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