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车衣及自动车衣的收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2200720.2 | 申请日: | 200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5274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25 |
发明(设计)人: | 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勇 |
主分类号: | B60J11/00 | 分类号: | B60J11/00;B60J7/0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18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车 收藏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身防护覆盖的车衣装置及车衣的收藏装置。
二、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人们乘坐的轿车大都露天仃放在户外的马路边或空地上,遭受风沙尘土、日晒雨淋的侵袭,使车身脏污不堪和加速老化,尤其是酸雨和烈日下的曝晒,有些昆虫带腐蚀性的排泄物,以及人为的划碰等。公知技术中的车衣是与车身外形相吻合的罩子,它只适用于长期不用的车辆,套在上面,有效的保护车辆,但是对于经常使用的车辆来说却并不适用,它完全需要人工操作,费时费力,非常不方便,所以很少有人使用,专利号83229571公开了一种方便操作的车罩,但仍然是手工操作,没有实现自动化,与高级轿车不协调。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完成展开覆盖和折叠收卷的自动车衣,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的发明构思的延伸,还提出了用于收藏自动车衣的自动收藏装置,本实用新型自动车衣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在一个用于覆盖车身的平面的车衣上,固定有展开和折叠机构,将车衣向车身中间呈鸥翼形折叠成长条状或以相反的动作展开,在收卷方向的两端,各设置有一组收卷机构,用于将折叠成长条状的车衣收卷成卷,每组收卷机构包括一个收卷轴和固定于收卷轴两端的驱动装置,所述的收卷轴和车衣的端部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展开和折叠机构可以是固定在车衣平面上的展开气囊和折叠气囊,所述的展开气囊是一个围绕车衣的边缘附近,平面形状近似“日”形或“目”形、或其它类似形状的气囊,在展开气囊所形成的间隔内,还固定有一组与收卷方向垂直并互相导通的多个折叠气囊,所述的多个折叠气囊,可以是多个长条形,也可以是多个环形,所述折叠气囊在车衣需要折叠的部位,即大致位于车身左右的边缘及两侧,或车顶前后边缘及向外延伸的部分,予先折叠成近似“Z”形,“Z”形的两个臂长大于折叠的部位,其中靠车衣的一个折叠臂为活动臂,与车衣固定在一起,另一个臂与中间折叠部分固定在一起,并处于自由状态,超出折叠重合部分的臂长,与车衣固定在一起,当折叠气囊被充气以后,气压迫使折叠的活动臂折回复原,附在上面的车衣从车身的两侧呈鸥翼形向中间折叠,根据需要可以设置连续的多个“Z”形折叠,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还可以将所述折叠气囊沿垂直方向分为两部分,从中间不需要折叠的部位间隔开,使两边的固定臂各自独立并相应的缩短到等于或小于活动臂的长度,所述的展开气囊和折叠气囊分别与一个电磁阀的相应接口相连,电磁阀和一个微型气泵相连,气囊、电磁阀和气泵之间的导通采用导管连接,电磁阀和气泵的电气输入端分别与一个控制器相连。在与折叠气囊垂直的方向,还可以增加一个呈II形的附加的展开气囊,与折叠气囊垂直并固定于车衣中间不需要折叠的部位的两侧,所述的附加展开气囊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气囊,和电磁阀相应的接口相通,也可以和折叠气囊中间断开的部位相连接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展开和折叠机构,还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车衣的平面上,沿收卷方向均匀排列固定有若干组横向的、两翼具有多节活动臂的展开折叠骨架,活动臂之间的连接采用活动关节,每个活动臂的中部均有一个孔,每组骨架各有两条拉索沿骨架中间的固定臂上下交叉并沿活动臂的上下侧面从孔中穿过并固定于终端活动臂的中部,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活动臂以一个方向折叠或伸展,还可以是沿骨架的上下侧面包括固定臂绕活动关节交叉并从孔中穿过固定于终端活动臂的中部,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活动臂以反复的方式折叠或伸展,所述的活动臂受拉索不同方向的拉动在车身两侧呈鸥翼形张开或折叠,在每组骨架固定臂的中心固定有一个展开/折叠电机,所述的其中一条拉索,缠绕于展开/折叠电机的轮上,每组骨架均被柔性材料所包覆,展开/折叠电机与控制器相应的输出端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收卷机构的电机驱动装置,是收卷轴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收卷电机的轴固定连接,收卷电机固定于外壳内,在外壳内的另一端,还有一个与收卷电机同向并列的行驶电机固定于外壳内,行驶电机轴上固定有行驶轮,行驶轮的外圆周面采用防滑材料,所述的收卷电机与控制器相应的输出端口相接,每个收卷轴上的两个行驶电机为一组与控制器的一个输出端口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勇,未经徐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07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震砖
- 下一篇:超声波扭转振动钻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