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能源混合驱动式电动汽车无效
申请号: | 02205008.6 | 申请日: | 200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5210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春富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B60K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26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能 混合 驱动 电动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多能源混合驱动式电动汽车,它是一种多能源节能、低排放环保型、混合驱动式电动汽车,属于城市公路交通客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公路上的汽车迅速增多,它带给城市的带来交通拥挤,尤其是车辆尾气的大量排放,使城市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合理使用能源,对城市车辆的尾气排放必须严加限定,因此发展节能《零排放》的环保公交客车是当务之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能源混合驱动式电动汽车,能够实现多能源节能,超低排放环保型、混合驱动式的电动汽车。它采用多种燃料的内燃机和油冷式电动机/发电机、油冷式电动机和动力混合驱动系统。该车可根据城市特定环境,自动地选择内燃机或电动机驱动模式运行,即可选用单独驱动车辆行驶,该车采用超低排放内燃机、可以《零排放》起步、行驶,并可自行充电免去路旁充电设备。该电动汽车显著地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合理利用能源。在市区可达到“零排放”的环保标准。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能源混合驱动式电动汽车,包括车身和底盘,其特征在于底盘的前部安装有控制系统,底盘的中间安装有能源气罐/油箱,底盘中部左、右两侧安装有高性能电池组,底盘后部安装有内燃机、油冷式电动机/发电机、油冷式电动机以及多功能动力组合分配箱和多动力驱动总成、气动离合器和气动变速箱,使其构成三轴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车身顶部装有纳米材料制成的太阳能极板。
三轴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有内燃机,油冷式电动机/发电机、油冷式电动机以及动力总成组成串联、并联或混合式动力驱动系统。它是在多功能动力组合分配箱内设置的内燃机输入轴,电动机/发电机输入/输出轴,电动机输出轴,而在内燃机和发电机/电动机以及电动机的轴上均有传动齿轮,经位置传感器拔动气缸里活塞推动推拉杆的拔叉,与中间轴上双联滑动齿轮相互啮合以及电动机上的输入轴齿轮与中间轴传动齿轮啮合,实现电动机和电动机/发电机并联组合、电动机和内燃机串联组合、内燃机和发电机/电动机及电动机并、串联混合的驱动方式。
在多功能动力组合分配器内,电动机/发电机轴上的双联齿轮与中间轴双联滑动齿轮啮合,同时电动机轴上输出齿轮与中间轴传动齿轮啮合实现电动机和电动机/发电机的动力并联叠加组合。
或是在多功能动力组合分配器内,内燃机输出轴上的齿轮与中间轴双联滑动齿轮啮合,同时和电动机上的输入轴齿轮与中间轴传动齿轮啮合共同实现电动机和内燃机串联驱动组合。
或者是在多功能动力组合分配器内,内燃机轴上的齿轮与中间轴上的双联滑动齿轮啮合并与电动机/发电机输出轴上双联齿轮啮合,同时电动机轴上的输出齿轮与中间轴上的传动齿轮啮合实现内燃机、电动机,电动机/发电机三种动力叠加组成的混合驱动。
油冷式电动机是在电动机或电动机/发电机的转子轴上设置有二个空心通道,并在转子绕组的导电材料铸造中加入空心管道,定子上增加空心管道,使转子和导电材料及定子管道与多功能组合分配箱的润滑油联通,给内燃机、电动机/发电机、电动机的齿轮润滑。
在电池箱上部加装有耳型搬运把手,可方便地搬运电池。电池箱和电池箱的并列组合形成电池通风管道,使空调机的冷气流过通气管道通向冷气管道吹向电池腔,对电池通风、降温;在电池箱下方还加装有橡胶减振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车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三轴式混合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动机与电动机/发电机并联式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内燃机与电动机串联式驱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内燃机、电动机、发电机/电动机混合式结构驱动示意图;
图7-为油冷式电动机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高性能电池箱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气动变速箱的换档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说明
一种多能源混合驱动式电动汽车,包括有车身、底盘100(包括有大梁)。在车身顶部装有纳米材料制成的太阳能极板21,可通过电路-转换系统给电池组4补充能源。在电池组4的进口处装有通气管道19和通向电池组特有的冷气管道20,利用车厢空调机的冷气流过通气管道19通向冷气管道20吹向电池腔,对电池组起着通风、降温的作用(见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春富,未经王春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50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