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冰糖结晶法在审
申请号: | 101985000002997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2997B | 公开(公告)日: | 1988-05-04 |
发明(设计)人: | 余乃梅;林剑清;张西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厦门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戴深峻 |
地址: |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糖 结晶 | ||
本发明是一种以食用白砂糖为原料,能够在3~4天内就完成一次冰糖结晶过程的新工艺。此方法的特点在于降温冷却结晶过程中、采用分段(即划分几个温区)恒温,逐步冷却,使过饱和糖液能够迅速结晶出来。恒温结晶的起始温度为70~72℃,恒温时间为12~24小时。恒温结晶的最后温度为46~52℃,恒温时间为6~12小时。中间每隔3~6℃即恒温一次,恒温时间为6~12小时。采用本发明的新工艺,两次结晶所得冰糖之和的产率为86~90%。这样,就可在同样设备下,大大提高冰糖生产的能力。此外,本工艺设备简单,操作容易。
本发明是冰糖快速结晶法
本发明属于制糖领域
在本发明之前,国内冰糖的生产普遍采用一种传统的工艺,即在高温下把糖液浓缩,继则使之自然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冰糖就从过饱和糖液中逐步结晶出来。这种传统制造冰糖工艺的缺点是结晶时间很长,完成一次结晶过程一般需要十天左右。而且冰糖得率较低,一般不超过86%。日本公开特许说明书昭和57-63099,指出了一种与我国国内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相似的冰糖制造工艺。其特点是冰糖中含有香料等成分,但是该法也未能缩短冰糖结晶时间,而且完全没有提到分段恒温,冷却结晶的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于发明一种新的冰糖制造工艺,使冰糖结晶时间大大缩短,同时提高冰糖的结晶率,从而提高冰糖在同样设备条件下的生产能力。
本发明的详细技术内容:把一定量纯度大于98%的砂糖加入一定量自来水中(按砂糖∶水=73∶27重量比),加热至全部溶解后,加入适量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使糖液的pH为6.9~7.1。继续加热至沸腾时,即加入约为砂糖重0.3%的豆浆。边沸腾边除去糖液面上的泡沫状污物,直至该污物基本上消失,即可趁热过滤。随即把滤液加热浓缩至115~117℃,停止加热。最后再按照如下的分段(即划分几个温区)恒温,逐步冷却,就可使冰糖在3~4天内完全结晶出来。
起始恒温温度为70~72℃,恒温时间为12~24小时。接着,逐步降温3~6℃,每个恒温温度点恒温6~14小时。最后恒温温度为46~52℃,恒温时间为6~14小时。随即停止加热,让糖液继续放置在烘箱中20~24小时,让其自然冷却结晶。
第一次母液还要按照上述步骤结晶一次,但不必添加豆浆。两次结晶所得的冰糖之和的产率在86~90%(重量百分数)。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大大缩短冰糖的结晶时间。传统制造冰糖工艺一般一次结晶时间需要十天左右。使用本发明的技术,一次结晶时间只需3~4天,且两次结晶的冰糖得率比传统工艺高1~4%。
下面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工艺过程与它的优点。
实施例1.称取210克食用白砂糖放在一烧杯中,加入78克自来水,边搅拌边加热至砂糖完全溶解。加入澄清的饱和石灰水直至糖液的pH为7.1。继续加热至溶液开始沸腾,加入豆浆0.63ml。此时,不断有泡沫状污物浮上液面,要随时用勺匙把它弄掉,直到该污物基本上不再产生,随即趁热用纱布过滤。次把滤液加热浓缩至116℃,停止加热。待它冷却至90℃时,就把糖液放到预先调至70℃的烘箱中。恒温24小时后,把烘箱温度降至65℃,并在此温度下恒温12小时。之后,依次降温至60℃,55℃,50℃,并在每个温度下恒温12小时。在50℃恒温完毕后,停止加热。让糖液继续在烘箱中放置24小时,使其自然冷却结晶。
取出含有冰糖与糖液的烧杯,倾倒出其中的母液。再按照上述步骤(除不必加入豆浆外),使母液再次进行冰糖结晶。两次结晶共得冰糖182.7克,即可得冰糖产率87%。
实施例2.称取210克食用白砂糖,加入78克自来水。按实例1中的步骤进行到把糖液加热浓缩至116.5℃,待它冷却至90℃时,就放到预先调至72℃的烘箱中,恒温12小时。之后,依次把烘箱温度降至68℃,64℃,60℃,56℃,52℃。在每个温度上,各要恒温12小时。在52℃恒温完后,停止加热。让糖液继续在烘箱中放置24小时,让它自然冷却结晶。
其母液再按照本例中的上述步骤(除不须加入豆浆外)进行冰糖结晶。两次结晶共得冰糖186.9克,即得率为8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5000002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