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可控加速顶在审
申请号: | 101985000003303 | 申请日: | 1985-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3303B | 公开(公告)日: | 1988-10-26 |
发明(设计)人: | 付耕野;张华昌;王小敏;曾祥荣;张召;刘震北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铁路局减速顶调速系统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铁道部科技情报所铁路专利咨询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祝桓 |
地址: |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加速 | ||
可控加速顶是适用于铁路编组场需要加速的区段,可令溜放车辆加速或不加速的气动调速工具。而原铁路车辆加速顶由加速装置和直动型气控阀组成,需与减速顶配合使用。本发明由加速装置和速度控制装置组成,只对低于临界速度的车辆起加速作用,可不与减速顶配合使用。因而减少了设备投资,提高了车辆溜放的控制精度和安全连挂率及编解能力。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固定于钢轨上,可令车辆加速或不加速的气动调速工具。
本发明是由铁路车辆加速顶发展来的。加速顶是由加速装置和一个固定在加速装置上的直动式气控阀组成的。直动式气控阀内有一个可上下垂直运动的阀芯和一个由弹簧支撑在阀芯上的阀杆。当车轮轮缘通过加速顶杆的顶部,压下直动式气控阀阀杆顶部时,阀杆推动阀芯向下运动,打开进气通道,使加速装置内的活塞组合件向上运动,与车轮轴线后方接触,从而使车辆加速。这种加速顶适用于铁路编组场需要加速的区段,但由于它对各种速度的车辆均起加速作用,因此有时作了无用功,而对较高速度的车辆还必须设置一定数量减速顶,这样既浪费了风量,又增加了设备投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铁路编组场需要加速的区段,尤其适用于编组场反坡调速区段,可根据车辆调速需要进行控制使用的加速装置。
本发明是在铁路车辆加速顶设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即由一个速度控制装置取代了原加速顶的直动式气控阀。速度控制装置是由速度控制阀和机械控制阀组成。速度控制阀能判别车辆的速度。当车辆溜放速度高于临界速度时,车轮压下速度控制阀的阀杆切断进气通道,加速装置不工作,当车辆溜放速度低于临界速度时,车轮压下速度控制阀打开进气通道,加速装置工作,使车辆加速。只要车辆溜放速度低于临界速度,加速顶就不断对车辆加速,直到车辆溜放速度高出临界速度之后,加速装置就不再对车辆加速,从而实现了车辆溜放速度的自动控制。
速度控制阀内部充填一定比例的油液和气,依靠油液和气体流动造成的压差在活塞杆上产生大小不同的力来实现对机械控制阀的控制。
速度控制阀的阀体与加速装置的缸体上均有进排气通道,其连接处用O型密封圈密封,缸体上有固定速度控制阀的螺栓孔。速度控制阀的阀盖上有一个排气孔,可将动作后加速装置内的压缩空气排入大气。
速度控制阀阀杆和加速装置顶杆之间的中心距是按照低于临界速度的溜放车辆轮缘压下速度控制阀阀杆开始供气时,加速顶杆的顶部恰与车轮轮缘最低点相接触来设计的。这样可使加速顶杆有最大的工作行程,使可控加速顶做满功。
本发明的速度控制阀的阀盖和机械控制阀的阀体,内外阀芯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并采用挤压铸造成形。速度控制阀阀盖采用DX型无油润滑复合材料衬套,阀体和下阀套采用DU型无油润滑复合材料衬套。
只要改变速度控制阀的进气通径,并采用不同通径的配有快速接头的软管组合件,即可调整可控加速顶的临界速度,以便使它适用于编组场内不同需要的加速区段。
本可控加速顶与原有加速顶相比,由于对高于临界速度的车辆可不起加速作用,因此可以不需与减速顶配合使用,减少了设备投资,降低了系统造价。本发明提高了车辆溜放的控制精度,提高了安全连挂率和编解能力。本发明重量轻,部件加工工艺简单,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可减少维修工作量。
图1是可控加速顶的主要结构图。(1)为加速顶杆,(2)为缸盖,(3)为缸体,(4)为活塞,(5)为上下锥簧,以上组成加速装置。(6)为阀杆,(7)为速度阀座,(8)为速度阀板,(9)为速度阀弹簧,(10)为活塞杆,(11)为密封盖,(12)为上阀盖,以上组成速度控制阀;(13)为阀体,(14)为内阀芯,(15)为外阀芯,(16)为下阀套,(17)为复位弹簧,(18)为下阀盖,在外阀芯(15)上有一个排气口(19)和一个外阀口(20),在内阀芯(14)上有一个内阀口(21)以上组成机械控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铁路局减速顶调速系统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铁路局减速顶调速系统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5000003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