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绝缘工艺在审
申请号: | 101985000004651 | 申请日: | 198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03820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帕特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特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分类号: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肖春京 |
地址: | 美国 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 绝缘 工艺 | ||
在NOS电路中形成场氧化区的一种工艺,最初热生长一层氮化硅密封衬底表面,以减少横向氧化,或者说减小沿衬底与氮化硅界面生成的鸟嘴,场氧的生长分两步,第一步为Hcl气氛中的干氧氧化,第二步为湿氧氧化。
本发明涉及到集成电路,特别是MOS电路的氧化领域。
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电路的制作过程中,“前部”工艺是用来在衬底的预定位置上形成厚场氧化区。这些厚场氧化区主要是用来绝缘的,例如:防止导线横跨这些区域时,产生寄生电导。
形成这些场氧化区的最常见工艺是利用氮化硅层。首先在氮化硅层上的预定位置形成窗口,然后在衬底上生长氧化层。由于窗口以外区域有氮化硅保护,故氧化层主要在窗口处生长。然而,氧化层生长过程中会将窗口处氮化硅层的边缘顶起,并在这些被顶起的区域内,形成较薄的场氧化,一般成为锥形。有时将这些出现在氮化硅与衬底交界处的锥形氧化区称为“鸟嘴”,这是因为它们的横截面形状象鸟的嘴。
在图1中将较详细地描绘的“鸟嘴”氧化区,该区既消耗衬底面积又没有任何益处。例如,一般来说,用鸟嘴区的氧化层来作场绝缘层则太薄,而作为有源器件的一部分又太厚了。
对于如何缩小“鸟嘴”区域,换句话说就是如何节省衬底面积,已经提出了几种解决办法。美国第4,352,236号专利所述的方法是:生长两种场氧化层,它们一厚一薄,较薄的一种“鸟嘴”较小,它可用在对绝缘性能要求不太高处。
J.Hui等人在“用于高密度MOS的选择性氧化技术”(IEEE.Electronic Devices Letters,Vol.EDL-2,No.10,October,1981 P.244)和“用SILO技术制做的MOS器件的电性能”(IEDM,1982 P.220)中提出了控制“鸟嘴”的方法。Hui叙述的方法是:在衬底上直接生长氮化层而不用氧化层作缓冲层。
美国第3,751,722号和第3,752,711号专利都讨论了利用氮化硅来实现局部氧化区。但这两个专利都没有提到鸟嘴问题。
下面对MOS工艺中形成场绝缘氧化区的一种改进工艺作一介绍。在硅衬底的表面热生长上一薄层氮化硅(Si3N4)。然后经过一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PCVD)过程,将该氮化硅层加厚。这两层氮化硅的总厚度约为275~280埃。再经过标准的掩模和刻蚀过程,在氮化层上形成窗口,将硅衬底暴露出来。衬底经离子注入之后,进行干氧氧化,此过程是在氯气氛(HCl)中进行,并且温度要高于二氧化硅的软化点。接着再进行一次湿氧氧化,使氧化层达到所需厚度。上述方法在氮化层与硅交界处生成的氧化层显著减小,保证了电绝缘同时又不致损失有源器件的面积。
图1是以先有技术在MOS电路中形成的鸟嘴的正剖面图。
图2是衬底覆盖一层热生成氮化硅的正剖面图。
图3所示是在图2衬底的基础上,再覆上一层气相淀积的氮化硅层。
图4所示是在图3衬底的基础上,覆盖一层光刻胶,并形成通过光刻胶层和氮化硅层的窗口。
图5所示是在图4衬底的基础上,经过干氧(HCl)过程,在衬底上部分生成场氧化层。
图6所示是在图5衬底的基础上,经过湿氧氧化,在衬底上完全生成场氧化层。
图7所示是本发明工艺的氮化硅与硅交界处的情况。
上述为MOS电路的一种场氧化工艺,它带来的效果是对半导体器件进行了有效的隔离,同时减小了鸟嘴。下面列出一些特定细节,如层厚等等,以便对所发明的工艺提供一全面的介绍。但对熟悉本工艺的人员来说,显然无需这些特定细节,就可将该项发明应用于实际。另外,对一般的工艺过程就不再详述,以免造成对本发明的叙述喧宾夺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特尔公司,未经英特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101985000004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后部工艺
- 下一篇:用于带扩口端管子的接头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