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渗透泵和微通道无效
申请号: | 200380106159.1 | 申请日: | 2003-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7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S·金;R·S·利斯特;J·马维蒂;A·迈尔斯;Q·伍;R·帕拉舍尔;R·马哈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特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73 | 分类号: | H01L23/473;F04B1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 凯;张志醒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透 通道 | ||
背景
1.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微电子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利用电渗 透泵和微通道来冷却有源电子器件的装置。
2.背景信息
微电子技术一直发展迅猛,结果,微电子组件越来越小,微电 子组件中的电路越来越密集。随着电子组件尺寸减小和电路密度增 加,发热量通常也增加。随着技术的发展,热耗散就变得更为关键。
通常可用各种技术来消除或耗散在微电子组件中产生的热量。 这些技术包括无源或有源的解决方案。一种可以分类为无源解决方 案的技术涉及使用大量的导热材料,或者可以称为热芯、散热片或 散热器。散热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发散,或吸收和耗散微电子芯 片所产生的热量。这样至少可以部分消除微电子芯片中的”热点”或过 热区域。
散热片通过利用导热材料,例如淀积在芯片和散热片之间的热 界面材料(RIM),与微电子芯片热接触。散热片常附着在微电子组件 的上部。有时散热片附着在微电子封装外壳上,而不是直接附着在 微电子芯片的背面上。典型的热界面材料包括:例如,导热胶,油 脂或焊料。典型的散热片由导热材料构成,例如铝,电镀铜,铜合 金,或陶瓷等。
热交换器,例如水冷系统是另一种技术,可以分类为有源技术, 可用来耗散微电子组件中产生的热量。通常,水冷系统将热量从微 电子组件转移到水中,使水变热。使加热的水流过散热片,水被冷 却,可以再用于冷却。这种技术被认为是有源的,是因为加热的水 被泵出微电子组件,且较冷的水被泵到微电子组件。
水冷系统常利用散热片将热量从组件转移到水中。水常流过一 系列的管道且常常流过散热片本身。通常要避免微电子外壳或封装 与水之间的接触,且微电子芯片和水之间的接触更要大力避免。这 些技术,不论有源或无源,常试图耗散整个微电子组件的热量,不 论是否只有一部分组件需要散热。此外,这些技术一般是从微电子 外壳或封装散热,而不是从常产生热量的微电子芯片处散热。
附图简要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结尾部分具体地指出本发明的主题并明确地提出 权利要求。但所公开的主题,即,组织和操作方法,以及其目的、 特征和优点,通过结合附图参阅以下的详细说明,就可更好地理解, 附图中:
图1是微电子组件的截面图,说明按照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
图2是微电子组件的截面图,说明按照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
图3是系统的自顶向下的视图,说明按照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
图4是系统的自顶向下的视图,说明按照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
图5是系统的截面图,说明按照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
图6是系统的截面图,说明按照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
图7是系统的截面图,说明按照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以及
图8是说明按照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详细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提出许多细节以便对本公开的主题提供透彻的 理解。但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不用这些细节也可实施所公开的 主题。在其它实例中,对已知的方法、过程、组件和电路未作详细 说明,以免混淆所公开的主题。
图1是微电子组件的截面图,说明按照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
图1示出的实施例包括源层102和冷却层110。应理解,在本文中, 当使用定向的词语时:如”上部”,”上面”,或”侧”等,仅是为了说明, 而不是说所公开的主题固定在某个方向上。所公开主题显然不限于 所述的方向,例如可以和所述实施例上下颠倒。
发热层102可以是有源层,包括多个有源电子器件,例如CMOS 器件。但也可以设想利用其它器件。还可以设想有源电器件可以包 括非传统的发热器件,例如光学器件、光电器件或其它器件。这些 有源器件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
冷却层110可以包括微通道114,它允许流体115(例如水)流过 微通道。在一个实施例中,微通道可以在任何地方都具有从10毫微 米到1毫米之间的宽度。可以将微通道有效密封,以便允许流体流 过微通道。流体有利于在发热层102中所形成的有源电子器件的冷 却。在一个实施例中,热量可以从有源电子器件转移到微通道的流 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特尔公司,未经英特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3801061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