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噪音隔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37848.0 | 申请日: | 200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1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托马斯·J·梅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拉姆舒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1/26 | 分类号: | B64F1/26;E04H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董巍;庄一方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噪音 隔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飞机发动机在维护(特别是修理)完后,须在试运行状态下进行测试。此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需加以屏蔽的噪音,当该发动机在全负荷运转时就更是如此。
背景技术
WO 98/06625公开了一种上述类型的噪音隔离装置。使用时,飞机倒入一个噪音隔离装置,它通常是一个完全由顶盖封闭的大装置,具有一个很大的高度以容纳飞机的方向舵,或是在顶盖上为飞机的方向舵开一个槽,在飞机被推入噪音隔离装置后,封闭该槽。飞机进入的开口由大门封闭。这些大门具有导向面,用来消减向前泄漏出的声波,并且令流入的气流转向,使气流基本能沿飞机纵向进入发动机。
尽管在消减外泄噪音方面,这种已知的噪音隔离装置确实设计得非常有效,但造价却极其昂贵。其原因有二:一是顶盖要沿着飞机的全长自支撑地覆盖在侧壁间很长的距离上,当今大容量飞机的翼展很大,顶盖的构造不得不造得复杂而昂贵;二是那些支撑导向面的沉重的门式元件,必须在飞机进入时打开,这不仅需要复杂的滚动及驱动系统,还因为导向面要自支撑,它们必须设计得非常牢固。这种噪音隔离装置的另一个缺陷是无法扩展其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飞机噪音隔离装置,它生产成本低且空间扩展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飞机的噪音隔离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由一组导向面限定,在水平方向上这些导向面的内缘指向噪音隔离装置内部,这些导向面的外缘指向外侧,噪音隔离装置还包括一个顶盖以及一个与第一开口相对的后部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由复数个第一和第二壁体限定,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口的大小可以由第一和第二壁体的改变而调节且通过改变所述第一和第二壁体可使第二开口张大以便将飞机从噪声隔离装置后部推入噪声隔离装置。壁体的这种改变使隔离装置有了扩展的可能。
在喷气发动机作试运行期间,所述的壁体在后部第二开口的前方的区域收缩变小,在本发明中壁体可以绕轴转动至所述的区域不再收缩变小,这样飞机被从后面推动,通过第二开口进入噪音隔离装置。这样,只要飞机前部进入顶盖之下即可,飞机后部则无需顶盖覆盖。同飞机方向舵须一同置入顶盖之下的情形相比,本发明的顶盖可以降低高度。另外,可无需使用前面提到的顶盖上的开槽。由于飞机被从后面推入顶盖之下,该顶盖至多只需要覆盖往飞机整个翼展中的很少一部分。
此外,顶盖面的整个区域(或至少在绝大部分区域)由支柱支撑,这些支柱只须在区域的中部彼此分开,以使飞机机身可以穿越其间。这样不仅大大简化了顶盖的构造,也有效降低了成本。
在飞机进入后,第二开口的开度即可再次缩小,使其满足屏蔽声音辐射的要求,尤其是屏蔽侧向的声音辐射。
在这种情况下,气流经导向面流入,其方式与在现有技术相似。不过此时不再需要移动沉重的导向面,与之相反,导向面为刚性的固定元件,这些元件最好与顶盖固定连接,以提高元件本身的稳定性,从而显著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飞机进入后,壁体间形成一定角度,壁体间包围的区域从第一开口至第二开口渐变小,且顶盖仅覆盖噪音隔离装置中邻近第一开口的部分,且壁体至少可绕竖轴作部分转动,以不妨碍飞机的进入。
在飞机进入噪音隔离装置后,壁体会向回转动,以令壁体包围的区域朝第二开口方向收缩变小,直到满足屏蔽装置的预定要求。
在噪音隔离装置的中间轴上,顶盖的高度须达到机身最大可能的高度,而隔离装置的侧向,顶盖的高度须达到不妨碍机翼进入的高度。那些侧端的壁体,尤其是那些被安置在顶盖后部的可转动的壁体,其高度可以低一些,该高度只要阻止声波以不好的方式从侧向传播出去即可。
壁体(及随之而来的第二开口大小)的改变包括壁体的位移,尤其是在那种呈角度布置的壁体中,壁体设计成可如推拉门式位移,而不是像上述实施一样转动。籍此,第二开口的大小也可进行调节,其情形与上述带有可转动壁体的实施例一样。
在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可移动的壁体沿着顶盖边缘布置,并与噪音隔离装置的纵轴呈不同的角度,特别是为直角。同时,为避免飞机发动机之喷射束直吹壁体,这些可移动的壁体上带有相应的开口,以便让尾气喷射束穿过。在这个实施例中,除了向外伸出的飞机机身部位和所述开口以外,噪音隔离装置实质上是全封闭。
上述壁体也可以由多个彼此密集排布的独立元件构成,这些元件通过合适的装置可移动地组合成所需的壁体区域。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去掉某些位置处的独立元件,也可提供用于发动机喷射束和飞机机身的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拉姆舒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拉姆舒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378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