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酯类树脂组合物、制造方法以及成型品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42782.4 | 申请日: | 2005-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6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小川猛;宗像基浩;神户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G6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香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酯 树脂 组合 制造 方法 以及 成型 | ||
1.一种聚酯类树脂组合物(C)的制造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将满足下述式(1)、(2)、(3)的含有磷原子和锗原子的聚酯类树脂(A)和满足下述式(4)的含有钛原子的聚酯类树脂(B)熔融混炼:
P1≥10 (1)
0.1≤Ge1≤1.5 (2)
0.001≤Ge1/P1≤0.15 (3)
0≤P2/Ti1≤80 (4)
式(1)、(2)、(3)中,P1表示每1吨聚酯类树脂(A)中磷原子的摩尔含量,Ge1表示每1吨聚酯类树脂(A)中锗原子的摩尔含量;式(4)中,P2表示每1吨聚酯类树脂(B)中磷原子的摩尔含量,Ti1表示每1吨聚酯类树脂(B)中钛原子的摩尔含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类树脂组合物(C)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1吨聚酯类树脂(B)中钛原子的含量为0.002摩尔~1摩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类树脂组合物(C)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1吨聚酯类树脂(B)中环状三聚物的含量为8000克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类树脂组合物(C)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聚酯类树脂(B)的体积固有电阻率为50×107Ωcm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类树脂组合物(C)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聚酯类树脂(A)中含有的磷原子源自制造聚酯类树脂(A)时使用的5价磷化合物。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类树脂组合物(C)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聚酯类树脂(A)和聚酯类树脂(B)的重量比满足下述式(5):
0<聚酯类树脂(A)/聚酯类树脂(B)≤0.5 (5)。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类树脂组合物(C)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50g聚酯类树脂(A)中含有的大小为0.1mm以上的杂质的个数为1个以下,并且不含有大小为0.3mm以上的杂质,其中以杂质的最长部位的长度表示杂质的大小。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酯类树脂组合物(C)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C)形成的膜的表面上,存在的高0.27μm以上的突起为100个/10cm2以下,并且存在的高0.54μm以上的突起为30个/10cm2以下。
9.一种聚酯类树脂组合物(C),其是通过将含有磷原子和锗原子的聚酯类树脂(A)和含有钛原子的聚酯类树脂(B)熔融混炼而得到的,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C)满足下述式(6)且满足如下(a)的条件:
(P3/Ti2)≥5 (6)
式(6)中,P3表示每1吨该组合物(C)中磷原子的摩尔含量,Ti2表示每1吨该组合物(C)中钛原子的摩尔含量;
(a)在氮气氛围中将所述聚酯类树脂(A)和所述聚酯类树脂(B)于285℃熔融混炼20分钟的情况中,设熔融混炼前的每1吨聚酯类树脂组合物中环状三聚物的含量为X克、熔融混炼后的每1吨该组合物(C)中环状三聚物的含量为Y克时,Y≤8000,且Y-X≤250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酯类树脂组合物(C),其特征在于,该聚酯类树脂组合物(C)利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
11.一种膜、片或瓶,这些物质使用了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聚酯类树脂组合物(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278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端子工具结构改良
- 下一篇:顶管机切削、破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