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体干细胞、由其转化而成的目标细胞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0610027324.X | 申请日: | 2006-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5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详;陈咏仪;林源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永详;陈咏仪;林源峰 |
主分类号: | C12N5/06 | 分类号: | C12N5/06;C12N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南港***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细胞 转化 目标 细胞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体干细胞(P干细胞)(Multipotent stem cells);本发明还涉及由这种P干细胞转化而成的目标细胞;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上述P干细胞和目标细胞的用途。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骨髓干细胞(marrow-derived stem cells)及脐带血干细胞(core blood-derived stem cells),几乎是取得干细胞的两种主要来源。此种干细胞取得的数量极少,对异体具排斥性,目前常被用于临床上细胞治疗的素材。其中,以CD34+(CD34阳性)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的应用为最多,就是利用抗人类CD34抗体,所分离出来的干细胞。然而,CD34+的造血干细胞在一般成人体内的总量很少,在骨髓中,大约100,000个血液细胞中,才能收集到1个CD34+造血干细胞,由于能取得的干细胞数量极少,对异体又具排斥性,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相对的成功率也不高。因此,目前从事于干细胞(stem cell)研究的研究者,都试图在体外的细胞培养中,探询能让CD34+干细胞大量增生的方法及途径,而此种干细胞终究对异体具排斥性。这些因素成为骨髓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上的限制及缺点。
再者,在1990年之后,脐带血也开始受到干细胞研究者的青睐。因为,脐带血中具有较骨髓丰富的CD34+于细胞,并且,相对于骨髓中的CD34+干细胞,脐带血中CD34+干细胞有着更佳的转化能力。因此最近几年在世界各国,陆陆续续的成立脐带血银行,保存妇女产后所获得的脐带血,作为日后提供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来源。然而,脐带血中虽比骨髓拥有较多的干细胞,但是在血液细胞中所占的比率,仍旧很低,必须依赖体外培养的方式,才能获得足够的数量作为细胞医疗用途。而脐带血的特殊冷冻保存,所耗的金钱成本是极高的,不是一般人所能负担的;且在长期保存过程中,任何的温度变化都将令细胞死亡,更增加了不确定性。利用脐带血干细胞做治疗时,首要顾虑的是免疫学上组织兼容性(Histocompatibility)的问题,也就是排斥性的问题,否则将造成病人体内免疫系统产生对脐带血干细胞的排斥作用,将降低治疗的成功率,更甚者是治疗失败。光就组织兼容性配对实验所耗的成本,往往又高于脐带血干细胞保存的成本,而寻找一组织兼容性相同的干细胞更加不易。
目前骨髓及脐带血干细胞在医学及临床应用时,存在以下问题:(一)干细胞在骨髓及脐带血中的数量不多,必须依赖体外培养的方式,方能使数量增加,可是目前对于干细胞体外的再新生(self-renewal)尚未有很好的培养环境或被报导。(二)脐带血银行虽宣称可以将脐带血永久保存,但是解冻后干细胞的存活率,以及再冻细胞的存活率,以及上述所说明的因素,含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是目前无法评估的。(三)取得骨髓干细胞时,病人必须承受骨髓穿刺后的疼痛及过程中身体麻醉可能受到未知的风险。(四)利用脐带血干细胞做治疗时,首要顾虑的是免疫学上组织兼容性的问题,避免造成病人体内免疫系统产生排斥作用。(五)对每个人来说,脐带血干细胞的采集,一辈子只能有一次机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自体干细胞。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自体干细胞的形成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提供一种由上述自体干细胞转化而成的目标细胞。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四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自体干细胞作为组织细胞修复剂的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五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目标细胞作为组织细胞修复剂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体干细胞,其由一种单核性细胞加入蛋白激酶C调节剂经培养形成。所述的蛋白激酶C调节剂可以为Bryostatin-1、Go6976或其组合物,也可以为GM-CSF、SDF或其组合物,还可以为胶原蛋白、纤维粘连蛋白或其组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自体干细胞的形成方法,其以活化单核性细胞的蛋白激酶CβII,来将单核性细胞转变成自体干细胞。所述的活化单核性细胞的蛋白激酶CβII,其使用的蛋白激酶C调节剂可以为Bryostatin-1、Go6976或其组合物,也可以为GM-CSF、SDF或其组合物,还可以为胶原蛋白、纤维粘连蛋白或其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永详;陈咏仪;林源峰,未经刘永详;陈咏仪;林源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273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复杂度OFDM快速同步的方法
- 下一篇:涡轮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