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启动器大电流散热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27744.8 | 申请日: | 2006-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4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徐林林;冯俊;尚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亿盟电气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36;H01L23/367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42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启动器 电流 散热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启动器,特别是涉及软启动器大电流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软启动器的散热机构在装配时是将可控硅安装在通电母排上,母排固定在散热片上,可控硅上下面与母排的接触面积较小,并且因为受到材料表面变形的影响母排与散热片的大面积紧密接触实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当出现大电流时可控硅的散热效果不够理想,可控硅容易出现发热现象,影响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软启动器大电流散热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软启动器大电流散热机构,包括若干可控硅、上母排、下母排、散热部件、连接紧固部件,所述的若干可控硅、上母排、下母排、散热部件由连接紧固部件连接紧固,所述的散热部件包括上散热片、下散热片,所述的连接紧固部件包括螺栓、垫圈一、垫圈二、垫圈三、碟型垫圈、螺母、螺钉、上压板、下压板、垫板、轴承滚珠、绝缘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可控硅直接紧贴设于上散热片和下散热片之间。
所述的可控硅为两个。
所述的上母排、下母排分别分两段固定于上散热片、下散热片的两侧。
所述的上散热片、可控硅、下散热片依次设于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并通过四个螺栓压紧固定。
所述的轴承滚珠设于每个可控硅和上压板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可控硅的上下面直接与散热片接触,增大了可控硅与散热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具有更好的接触效果,使得可控硅的散热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前后各一小段的分段式母排,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产品成本,节省了资金。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软启动器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2中:1-上母排,2-上散热片,3-可控硅,4-上压板,5-绝缘套管,6-轴承滚珠,7-垫板,8-垫圈一,9-螺母,10-螺钉,11-下压板,12-下散热片,13-下母排,14-垫圈二,15-碟型垫圈,16-垫圈三,1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软启动器大电流散热机构,包括若干可控硅3、上母排1、下母排13、散热部件、连接紧固部件,所述的若干可控硅3、上母排1、下母排13、散热部件由连接紧固部件连接紧固,所述的散热部件包括上散热片2、下散热片12,所述的连接紧固部件包括螺栓17、垫圈一8、垫圈二14、垫圈三16、碟型垫圈15、螺母9、螺钉10、上压板4、下压板11、垫板7、轴承滚珠6、绝缘套管5,所述的若干可控硅3直接紧贴设于上散热片2和下散热片12之间。
所述的可控硅3为两个;所述的上母排1、下母排13分别分两段固定于上散热片2、下散热片12的两侧;所述的上散热片2、可控硅3、下散热片12依次设于上压板4和下压板之间11,并通过四个螺栓17压紧固定;所述的轴承滚珠6设于每个可控硅3和上压板4之间。
可控硅为主要工作部件,母排是供用户接线用,散热片是主要散热部件,螺栓、平垫圈、碟型垫圈、螺母、上下压板、垫片、滚珠、绝缘套管组成连接紧固部分。
本实施例的主要部件是可控硅,工作时要保证可控硅能够正常的导通截止,并且要有良好的散热不能因为过热而影响性能,所以本实施例的关键就是让可控硅能够与散热片表面良好接触。
工作原理:母排1连接电源,电流由上端的母排和散热片流入,当可控硅导通后电流经下端的母排13向负载供电。每只可控硅两边有两根螺栓,安装时通过滚珠6来做为支点调节上压板4的平衡来压紧散热片与可控硅。
本实施例的创新点是可控硅直接安装在散热片上,用四根螺栓来调节平衡并压紧,上下母排则分成两段直接固定在散热片的两侧。
原来的结构是可控硅通过母排将热量传递到散热片,而该结构是将可控硅的上下面直接与散热片接触,增大了可控硅与散热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相对于以前的结构具有更好的接触效果,使得可控硅的散热效果较之以前有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结构的更改,将以前的从头至尾贯穿式的母排改为前后各一小段的分段式,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产品成本,可以为企业节省资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亿盟电气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亿盟电气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277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压缩后流量进行监管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电元件的导线架料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