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活性α-氨基庚二酸酯或单酯的实用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27873.7 | 申请日: | 2006-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2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缪伟;徐卫良;张治柳;马汝建;陈曙辉;李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29/36 | 分类号: | C07C229/36;C07C22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劲风 |
地址: | 200131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活性 氨基 庚二酸 实用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活性α-氨基庚二酸酯或单酯的实用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由于天然的天门冬氨酸(2-氨基丁二酸)以及谷氨酸(2-氨基戊二酸)的骨架上延长碳链的非天然氨基酸:2-氨基己二酸,2-氨基庚二酸,2-氨基辛二酸等在药物化学及有机合成中的广泛应用,这一领域越来越受到化学研究者的注意。L-2,6-二氨基庚二酸作为赖氨酸生物合成的前体,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而L-2-氨基庚二酸酯可用于L-2,6-二氨基庚二酸的合成。
目前L-2-氨基庚二酸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酶动力学拆分(Chem.Pharm.Bull,1994,59,3676)以及由谷氨酸衍生的醛经Wittig反应后不对称催化加氢(J.Org.Chem.,1994,59,3676)等几种方法。
其中酶动力学拆分中,即使拆分效率100%最多也只能得到被拆物的一半,经济性不高。而谷氨酸衍生的醛经Wittig反应后不对称催化加氢的方法,Wittig反应收率一般只有60%左右,而且所生成的产物还有双键的顺反异构,分离困难。除此之外,在不对称催化加氢中,催化剂昂贵,反应需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所得产物的ee%在70-96%之间,大部分在90%以下,满足不了工业化需求。
上述方法存在合成路线相对较长,反应条件较为苛刻,原料利用率低,对映选择性差,成本高等缺点,不易放大,更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实用的光学活性α-氨基庚二酸酯或α-氨基庚二酸单酯的合成工艺,避免既有工艺所存在的合成路线长,反应条件较为苛刻,原料利用率低,对映选择性差,成本高,不易放大,更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等缺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中手性α-氨基庚二酸酯或α-氨基庚二酸单酯的合成工艺是以L-N-Boc-焦谷氨酸乙酯为原料经还原得到半缩醛,然后经Wittig反应得到相应的烯烃,最后氢解得到L-2-氨基庚二酸酯或L-2-氨基庚二酸单酯(即a-氨基庚二酸酯或a-氨基庚二酸单酯)。反应式如下:
R2=Bn时,
R3=H
R2为烷基时,R3=R2
上述工艺中,氨基的保护基PG为叔丁氧羰基(Boc)、苄氧羰基(Cbz)、乙氧羰基等,R1,R2基团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苄基、叔丁基等烷基或为苯基、苄基等芳基;式1为L-N-Boc-焦谷氨酸乙酯,式2为半缩醛,式3为相应的烯烃,式4为L-2-氨基庚二酸酯或L-2-氨基庚二酸单酯(即α-氨基庚二酸酯或α-氨基庚二酸单酯)。
其中,第一步反应为L-N-Boc-焦谷氨酸乙酯还原成半缩醛,还原剂选择二异丙基铝氢(DIBAL-H)或三乙基硼氢化锂(LiB Et3H),反应溶剂为四氢呋喃(THF),反应温度为-78℃,反应时间为0.5-2h;第二步反应为半缩醛用膦叶立德经Witrig反应得到相应的烯烃,反应溶剂为乙腈,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75-90℃,反应时间为60-65h;第三步反应为氢化烯烃到L-2-氨基庚二酸酯或L-2-氨基庚二酸单酯,催化剂选用氢氧化钯/碳或钯/碳(Pd(OH)2/C或Pd/C),溶剂为甲醇或乙醇(MeOH或EtOH),反应时间为9-12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解决了文献中既有合成工艺路线长,试剂昂贵,对映选择性差,不宜于放大生产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以光学纯的L-N-Boc-焦谷氨酸乙酯为原料,合成路线简洁,工艺选择合理,后续反应对映选择性好,产物光学纯度高,原料简单易得,易于放大,可大规模进行生产的L-2-氨基庚二酸酯或L-2-氨基庚二酸单酯的合成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5-羟基-N-Boc-辅氨酸乙酯的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278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