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速溶银耳糊及其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28374.X | 申请日: | 2006-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5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周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水产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8 | 分类号: | A23L1/28;A23L1/10;A23L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速溶 银耳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类,特别涉及一种速溶银耳糊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银耳又叫白木耳、白耳,被誉为我国传统滋补品中的皇后,是老年体弱者的上好滋补品。银耳性味甘平,传统医学认为,银耳有滋阴润肺、养阴生津之功效。据现代营养学分析:每100克银耳,含热能836.8千焦(200大卡),蛋白质10克,脂肪7.4克,食物纤维30.4克,糖类36.9克,还含有维生素A、B1、B2、E、烟酸和钾、钠、钙、铁、锌、磷、硒等微量元素。医学研究表明:银耳中的粗纤维,具有增进胃肠蠕动、有效控制体重、降低血糖及胆固醇的作用;银耳所含的多糖类物质,能增强人的体质,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增强剂,对动物的肿瘤具有抑制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等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的功效。此外,银耳还具有保护肝脏和提高机体对原子能辐射的防护能力,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及抗癌、抵抗衰老的特性。但是,由于民间传统的食用方法熬制时间长,造成了银耳营养成分的大量流失,降低了人体对其有效成分的吸收率,且食用不便。另外,银耳单独食用其蛋白质真消化率、生物学价值、净利用率及功效比值均较低,造成了营养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提供一种以银耳为主,配以黑米、黑芝麻、核桃仁等成份制成的速溶银耳糊及其加工方法,使银耳与其他蛋白质营养价值高的食品搭配食用,充分发挥食物的互补作用,弥补营养素的不足,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及其长期食用的可行性。
本发明所述的速溶银耳糊的组合配方为:
银耳 45-55wt%
黑米 15-30wt%
黑芝麻 15-20wt%
核桃仁 5-10wt%
辅料 2-10wt%
本发明所述的速溶银耳糊的加工方法如下:
1、原料的制备
银耳:将银耳筛选,浸泡,洗净,脱水,再进行低温干燥,然后粉碎过100目以上的筛,得细粉备用;
黑米:将黑米筛选,洗净,干燥后进行粉碎过100目以上的筛,得细粉备用;
黑芝麻:将黑芝麻筛选,洗净,干燥后进行粉碎过100目以上的筛,得细粉备用;
核桃仁:将核桃仁筛选,切块,脱掉油脂后用水浸泡,再干燥、粉碎,过100目以上的筛,得细粉备用。
2、按照上述配方,分别称出银耳粉、黑米粉、黑芝麻粉、核桃仁粉、辅料进行混合,再进行分装,灭菌制成速溶银耳糊。
上述速溶银耳糊的加工方法中,银耳的干燥温度为45-60℃。
上述速溶银耳糊的加工方法中,核桃仁用水浸泡的时间是以将其可溶性成份溶出为准。
上述速溶银耳糊的加工方法中,辅料的成分为:淀粉、甜味素、食盐、植物油、柠檬酸,食用香料,按照不同口味调整好各量,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成干粉。
本发明还可以在组合配方中添加其他具有特殊营养功效的组分,如按上述重量份的组合配方增加2-5重量份的鱼腥草粉,使之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取银耳50kg,去泥砂、木屑等杂质,用清水浸泡3小时后洗净,采用离心法脱去大部分水分,放入干燥箱后调节干燥温度至50℃,干燥6小时后粉碎过120目筛,得细粉备用;取清理洗净后的黑米18kg放入干燥箱,调节干燥温度至80℃,干燥6小时后粉碎过120目筛,得细粉备用;取清理洗净后的黑芝麻20kg放入干燥箱,调节干燥温度至70℃,干燥4小时后粉碎过120目筛,得细粉备用;取清理洗净后的核桃仁6kg,切成小块,用浸出法脱掉油脂后用水充分浸泡使可溶性成份溶出,再经干燥、粉碎后过120目筛,得细粉备用;取淀粉5kg、甜味素1kg、食盐2.5kg、植物油2kg、柠檬酸0.5kg,食用香料0.5kg及少量水混合均匀,然后再通过喷雾干燥,制成混合细干粉备用;将上述备用的银耳粉,黑米,黑芝麻粉核桃仁粉及其辅料粉混合均匀,然后经分装、灭菌即制成速溶银耳糊。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水产大学,未经上海水产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283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烯烃弹性体人造皮的制法及其产品
- 下一篇:液晶聚合物组合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