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口内崩解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30292.9 | 申请日: | 200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9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吕峰;孔德云;陈瑞珠;鲍珏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9/20 | 分类号: | A61K9/20;A61K31/55;A61K47/34;A61K47/38;A61P2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雁漪 |
地址: | 2000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崩解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内崩解组合物,具体涉及以米氮平为活性物质的口内崩解组合物。本发明也涉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米氮平(Mirtazapine)为哌嗪氮卓类衍生物,是四环类抗抑郁药,属于去甲肾上腺素和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可通过提高脑细胞神经递质水平,阻滞中枢NA能神经元及末梢突触前膜α2自身受体和5-HT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α2异体受体,从而促进NA和5-HT的释放,发挥抗抑郁作用。米氮平能阻断多种类型的5-HT受体(5-HT2A、5-HT2C、5-HT3等)而发挥强力的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但对5-H1A、5-HT1B、5-HT1D受体的亲和能力较低,基本上不影响这些受体发挥作用,所以大大降低了如其他抗抑郁药所引起的失眠、性功能减退、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于能阻断5-HT2和5-HT3受体所以米氮平具独特的改善睡眠和抗焦虑的作用。米氮平对中枢α2受体的亲和力要比外周的α2受体高10倍,故几乎没有外周作用,例如无升高血压的作用。米氮平对组胺H1受体有一定的亲和力,所以具有镇静作用。米氮平对M胆碱受体、多巴胺受体无阻断作用,几乎无胆碱和多巴胺的不良反应。同时也解除了对胃肠道副作用和性功能勃起障碍的影响,临床表明对严重抑郁症也有明显疗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原发性焦虑障碍中枢性中风后疼痛和某些抑郁症,包括心境恶劣、发作性短暂抑郁症、季节性情感障碍、经前综合症、绝经后抑郁症等的治疗有效。而且总体起效快,耐受性良好。
米氮平由以色列泰瓦制药公司研发成功后,1994年10月由荷兰阿克苏诺伯公司在荷兰首先上市,1996年6月通过美国FDA。
专利00814204采用聚合物包衣工艺,将包衣颗粒直接压片制备米氮平口腔崩解片。该方法先将药物包在小颗糖上,再用Eudragit E100进行包衣制成包衣颗粒与剩余的赋形剂合并混合直接压片。该方法需用到特殊设备,增加产品成本,且溶出速度慢于将米氮平与辅料直接混合压片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口内崩解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成本高、溶出慢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的口内崩解组合物,包含米氮平、崩解剂、填充剂和其他辅料,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如下:
米氮平 1~10%
崩解剂 10~50%
填充剂 35~80%
优选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如下:
米氮平 2~7.5%
崩解剂 25~45%
填充剂 50~75%
所述的崩解剂选自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优选为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淀粉钠和微晶纤维素的混合物,各组分占所述的口内崩解组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4~6%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3~5%
羧甲基淀粉钠 7~9%
微晶纤维素 19~21%。
所述的填充剂为甘露醇、乳糖、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优选甘露醇。
本发明的口内崩解组合物还可包含选自润滑剂、矫味剂或粘合剂等的其它药用辅料,所述的润滑剂可以是微粉硅胶、硬脂酸镁、聚乙二醇6000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所述的矫味剂可以是阿斯巴甜、薄荷脑、香精、甜菊素、糖粉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所述的粘合剂可以是乙醇溶液、水、PVP乙醇溶液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口内崩解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原辅料湿法制粒后压片的步骤。
本发明的含米氮平的口内崩解组合物是以正交设计筛选出崩解剂与其余辅料的合理配比,所以增加了药物的溶出速率有利于药物在体内吸收,本制剂在5分钟时溶出量可达到100%,从而提高了疗效。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采用湿法制粒后压片法。可采用目前使用设备湿法制粒后压片制备口腔崩解片,无需添置专用设备,节约研发与生产成本,易于工业化大生产,工人操作熟练,有利于企业领导管理。
附图说明
图1、2和3分别为实施例1、3和5所得的米氮平口崩片的溶出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米氮平 15g
阿斯巴甜 2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302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评价球镍快速充放电性能的方法
- 下一篇:自动增益控制的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