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芳基吡唑腈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40140.7 | 申请日: | 2006-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0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叶重武;金甘秋;刘霞;张素英;赵荣来;李伟峰;李国;唐光传;刘欣一;钟奇军;俞志强;陈敏杰;贺云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中化化学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31/38 | 分类号: | C07D231/3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500江苏省灌南县堆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吡唑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环吡唑类化合物的生产方法,特别是一种杂环化合物芳 基吡唑腈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芳基吡唑腈系属杂环吡唑类化合物,在医药、农药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具有发展前途和生命力,深受国内外工业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美国专利 US3760084中叙述了5-氨基-1-苯基吡唑对治疗温血动物炎症有效,该化合物 在3位上带有氢或低级烷基;日本专利昭和64-12644叙述了制备4-氰硫基吡 唑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并用作杀菌剂;而英国梅-贝克公司的莱斯利.罗伊.哈顿则 于1985年发表了一系列取代的N-苯基吡唑化合物并发现他们具有杀节肢动 物、植物线虫和蠕虫的活性,氟虫腈、乙虫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的结 构式分别为:
氟虫腈 乙虫清
在芳基吡唑腈4位上分别引入CF3SO-和C2H5SO-即可得到氟虫腈、乙虫 清,经过多年开拓应用,已发展成一类颇受关注的高效杀虫剂,其生产前景 十分乐观,市场潜力巨大。因而开发研制相应的中间体芳基吡唑腈意义深远。
芳基吡唑腈的化学名称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3-氰基-5-氨基吡 唑,其结构式为:
CA登记号:120068-79-3。分子式:C11H5Cl2F3N4。分子量:321.09。
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固体,熔点141~142℃。可溶于甲醇、乙醇、丙 酮、二氯乙烷和乙酸乙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工 艺简单合理、收率高的芳基吡唑腈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 芳基吡唑腈的生产方法,其特点是,其步骤如下,
(1)中间体2-氯-4-三氟甲基-N,N-二甲基苯胺的合成;以3,4-二氯三氟甲苯 和二甲胺为原料,以碳酸钾为缚酸剂、以一价铜盐为催化剂,进行胺烷 基化反应,即得;
(2)中间体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合成;以2-氯-4-三氟甲基-N,N-二甲 基苯胺为起始原料与氯气经环氯化反应,继而在引发剂存在下,再与氯 气进行侧链氯化反应,后经NaOH水解即得;
(3)中间体2,3-二氰基丙酸乙酯的合成;以氰化钠、多聚甲醛和氰乙酸乙酯 为起始原料,在无水乙醇介质中反应生成1-羟基-2-氰基丙酸乙酯,然后 经过成盐、酸化工艺,即得;
(4)成品芳基吡唑腈的合成;以浓硫酸和亚硝酸钠为起始原料,在冰醋酸溶 剂中反应,先生成亚硝酰基硫酸,继而与芳胺反应成重氮盐,再与二氰 酯进行酯化,最后在氨水介质中与浓氨水发生重排环化反应即得。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 上所述的一种芳基吡唑腈的生产方法,其特点是,步骤(1)的操作方法为,
(1)在0~10℃下,向高压釜中投入3,4-二氯三氟甲苯、二甲胺水液和化剂, 三者重量比为1:(2.0-2.5):(0.01-0.03),其中,二甲胺水液的浓度为 30-50%,启动搅拌,缓慢升温至160-180℃,压力为20-30kg,10-15小 时后,取样分析,待原料3,4-二氯三氟甲苯≤1%为终点,反应毕;
(2)缓慢降温,打开放气阀,用胺吸收釜吸收二甲胺气体,待釜内无压力后, 高压釜放空0.2-1.0小时,关闭放气阀,计量吸收釜的二甲胺水溶液浓度, 并回用;
(3)高压釜降温至50-70℃出料,分层,油层用水洗1-3次,料层经高真空 下减压精馏收集105~110℃且压力为-0.098Mp下的馏份产品。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 上所述的一种芳基吡唑腈的生产方法,其特点是,步骤(1)的操作方法为,
(1)在0~10℃下,向1000L高压釜中投入200kg3,4-二氯三氟甲苯,460kg 二甲胺水液,浓度为40%,4kg催化剂,启动搅拌,缓慢升温至170℃, 压力为25kg,13小时后,取样分析,待原料3,4-二氯三氟甲苯≤1%为 终点,反应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中化化学品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中化化学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401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葱茎杆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宽带后付费业务实现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