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车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76844.X | 申请日: | 2006-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4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叶振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振豪 |
主分类号: | B62J1/02 | 分类号: | B62J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171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机动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具有小巧轻便的电力动力车。
背景技术:
目前的机动车主要包括燃油车和电力车,由于电力车具有噪音小,成本低,且不会产生废气等优点,近年来已经不断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但是目前的电力动力车体型较大,无法再一些人流较大的场合工作,例如超市、医院,并且功能单一,无法满族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小巧、轻便的电力动力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动力车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车把、车座、前轮、后轮,以及驱动车体行进的动力源,所述的车座包括可折叠安装于机架上的座体和靠背,即本发明的车座可以根据需要在使用时打开或将其折叠放置,以减少车体所占用的空间和满足使用者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需求。
针对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车座的座体与靠背相互铰结,座体的第一支点铰结于机架的前梁上,一连杆机构将座体的第二支点、前梁和靠背连接。车座通过连杆机构实现折叠或打开。
上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第四连杆,其中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的一端相互铰结,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结于座体的第二支点上,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结于前梁上,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和靠背铰结。第一拉簧连接在前梁与第二连杆之间,第二拉簧连接在前梁与靠背之间。
上述的车座还包括一前挡裙,该前挡裙铰结于座体的前端。
本发明的车把也采用活动设计,车把可转动安装于机架前梁的前端,车把与前轮连动,以驱动前轮的转向。车把包括中杆部以及位于中杆部上下两端的把手部和下端部,其中把手部通过离合器与中杆部连接,中杆部的下端与可转动安装于前梁上的下端部铰结。在中杆部与下端部之间安装有锁扣件、回位机构以及止回机构。
离合器包括:插入端、接入端、压簧以及套体,其中插入端固设于把手部与中杆部连接的竖轴末端,其具有一横截面为方形的插入轴,接入端固设于中杆部的上端,其具有与插入轴对应的方形孔,且在方形孔的外围成型有外缘,与外缘上形成有缺口槽,套体套设于插入端于接入端的结合部,套体具有一底盖,该底盖的中间所开设的通孔部延伸有与外缘缺口槽对应的卡缘,压簧位于插入槽与接入端之间。
锁扣件包括:锁杆、锁套以及可与锁杆形成插接配合的锁孔,锁杆位于固定在中杆部上的锁套内,锁杆具有一卡扣部,锁套上成型有与卡扣部配合的两个卡槽,锁孔固定设置在下端部上,通过锁杆卡扣部分别与两个卡槽的配合实现锁杆与锁孔的插接或分离。
回位机构包括:固定在下端部上的回位压簧和安装在中杆部上的滚轴,于下端部上延伸有一延伸板,回位压簧的下端固定在此延伸板上,其上端抵压于滚轴上。
止回机构包括:固定在下端部上的挡片以及铰结于中杆部上的拨杆,挡片具有一弯折部,拨杆具有可与该弯折部形成干涉的弯折卡钩。
上述的把手部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横向方向杆和竖轴,其中横向方向杆的两端设置供人体握持的动力手柄和制动手柄,动力手柄与动力源之间形成电连接,以通过动力手柄控制车体运动,制动手柄与车体的刹车件连动,且制动手柄与横向方向杆之间为插接配合。
上述的机架包括固定连接的前梁和后梁,后轮安装于后梁上,且后梁上设置有水平置物面。此时本发明可便于运载货物。
或者,本发明的机架也可以采用折叠方式,即机架包括前梁和后梁,后轮以及动力源安装于后梁上,前梁与后梁之间采用可转动的铰结方式连接,且于两者铰结部设置有锁扣机构,锁扣机构用于保持前梁和后梁之间的稳固。
或者,本发明无需采用后梁,直接将前轮和后轮分别安装于机架前梁的前后两端,其中为了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后轮与前梁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在保证车体可正常行驶下,其具有了如下优点:
首先,车座具有可折叠功能,使用者可以在不需要情况下降车座折叠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减小车体的体积,并且可保护车座的洁净。
其次,本发明车把部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折叠,旋转,这样使用者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拖拉车体或者直接乘坐车体,或者将车体的车把旋转、折叠起来,减小车体所占用的空间。
再次,本发明可根据需要演变出不同的方式,将机架设置成可折叠的结构,这样整车都可以实现折叠,进一步减小车体所占用的空间,方便放置或运输;或者在机架后设置用于置物的水平置物面,用于运输货物较多的场合;或者简化在轮体上设置减震机构,提高车体的乘坐舒适性。
最后,本发明采用了一系列人性化设计,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和方便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振豪,未经叶振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768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