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城乡垃圾对沙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2259.0 | 申请日: | 2006-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3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德;李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福德;李真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A01G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0313海南省海口市***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城乡 垃圾 沙漠化 地区 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乡垃圾处理、沙漠化生态环境修复、环保、防沙、治沙、循环经济领域,尤其是提供一种利用城乡垃圾对荒漠化、沙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人类生存环境中,城乡垃圾的污染和扬沙、浮尘、沙尘暴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多年以来,国家投入巨资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上述两大问题依然分别是严重危及人们生活,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且至今尚未明显、有效地得到解决的问题。
我国城市垃圾主要由居民生活垃圾、街道保洁垃圾、集团垃圾三大类构成。其中,居民生活垃圾数量居首位。据有关资料显示,仅我国中等以上城市年生活垃圾产量就高达1.4亿吨,并且正在以8%-10%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垃圾堆存量为66亿吨,占用可耕地面积高达5亿平方米,有约三分之一的城市处在被垃圾包围的状态。而乡村垃圾除前述三大类垃圾外还包括大量的农业垃圾,这类农业垃圾多采用就地焚烧的形式处理,虽有明文禁止,但屡禁不止,不仅对周边空气或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还危及了交通工具的安全,如空中浓烟滚滚,可见度明显降低,影响了汽车、飞机的正常运行等;很多乡村的生活垃圾与生活、生产用水(井、渠、溪、河)相邻,垃圾污染已严重地威胁到了水源,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生活垃圾的处理走资源循环利用之路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很多,传统的有填埋、焚烧、露天堆放或堆肥、制沼气等等,其中有的成本昂贵,有的极易造成二次污染。据有关资料显示,建一个县级规模的中型垃圾填埋场,至少要几千万元人民币;建一个中型垃圾焚烧厂至少要上亿元。根据2001年环保总局抽样监测调查,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现有垃圾填埋场中27%没有任何防渗措施;39%没有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已对周围地下水体、地表水体、土壤等造成严重污染;垃圾焚烧处理亦存在烟气排放不达标、飞灰没有按照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填埋处置等问题;堆肥法曾是解决垃圾问题行之有效的出路,其可达到废物利用之目的,但是生活垃圾堆肥量大,养分含量低,长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和地下水质变差,所以其规模不易太大。综上可知,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不容乐观。目前,我国主要城市采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手段大致为低级清运、填埋或焚烧,城市垃圾的处理率仅为50%。
沙漠化和沙尘暴与垃圾污染一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是陌生的话题。沙尘暴的沙尘、浮尘、流沙来自于荒漠化、沙漠化地区,荒漠化、沙漠化已成为全球威胁人类生存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慌漠化年扩展速度为343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荒漠化、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今年受沙尘、浮尘、沙尘暴影响的差不多波及了半个中国。
在防沙、治沙方面,我国采取了诸如:“乔、灌、草”相结合的沙漠生态防护体系,“三北”防护林等各种类型的植物措施。其中,植树成为最普遍的治沙方法,目的是通过树木的根系达到固沙效果,并通过树干与枝叶来减弱风的级别,从而由一道道的防风林来阻挡或削弱沙丘迁移与沙漠化扩张。在这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可谓大得惊人,但收效却很不尽如人意。还有一些治沙方法,包括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概括起来基本原理是:加固地表的粘结性或通过表面覆盖减少地表沙粒总量或设置障碍阻挡沙粒的流动性。就当前沙尘暴愈演愈烈的趋势而言,很难对其效果做出评价,沙尘暴的频繁光临,从客观上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已采取的多种措施其效九相当有限,或者可以说治理手段与方法亟待改进与提高,真正的隐患可能尚未找到,因此,也就无法施行切实有效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福德;李真,未经李福德;李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22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