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被动元件的电性连接布局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4688.1 | 申请日: | 2006-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3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范文纲;韦啟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8 | 分类号: | H01L23/498;H05K1/18;H05K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被动 元件 连接 布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被动元件的电性连接布局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在基片中,防止被动元件在焊接时产生墓碑效应(Tombstoneeffect)的电性连接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半导体工序的进步以及半导体芯片电性功能不断提高,使得半导体装置的发展趋于高度集成化。电子产品在高功能及高速化的趋势下,需在半导体封装件上布设例如电阻器(Resistors)、电容器(Capacitors)或电感器(Inductors)等被动元件(Passive component),消除噪声与稳定电路,提高或稳定电子产品的电性功能。
目前,多个被动元件安置在基片表面,该基片可以是一般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或半导体芯片封装基片,为避免该被动元件阻碍半导体芯片与多个焊接垫(Bonding fingers)间的电性连接,传统上多将该被动元件安置在印刷电路板的角端位置,并利用现有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Mounting Technology,SMT)将该被动元件通过焊接剂(Solder paste)固接在该基片预设焊接位置的焊垫(Solder Pad)上,电性连接到电路板。并且,通过设在该焊垫侧旁的例如导电通孔(Via)可将该被动元件电性连接到该基片的电源层、接地层或其它线路的线路层。
图1是现有应用在基片被动元件的电性连接布局结构。如图所示,该基片1的预设焊接区10提供相对设置两个且有一定间距的焊垫100、102,对应接置该被动元件110,为使该焊接的被动元件110可电性连接于基片1的电源层、接地或其它线路的线路层120,或其它电子元件,在该焊接区10的其中一个焊垫100、且对应平行于该另一个焊垫102直线连接构成的基准线两端上,设有一导电通孔(Via)的电性连接端20,并通过一宽导电线路130电性连接到该焊垫100,在另一端的焊垫102以一细导电线路140电性连接到其它信号线。
但是,上述电性连接布局结构,如该导电通孔(Via)的电性连接端20、焊垫100、102及细导电线路140同在一基准线,当以回焊(Reflow-Soldering)工序将该被动元件110焊接到该预设焊接区10的对应焊垫100、102上时,该电性连接的该焊垫100的宽导电线路130会因其线宽较大可能有偷锡作用,将焊接剂从焊垫100吸引到宽导电线路130上,引起两侧焊接剂因剂量及熔化状态不一致,使该被动元件110的两端受到焊粘剂的拉力不一致,如图所示箭头A1、A2方向,其中该粗导线130比细导线140具有较大的拉压力,容易产生墓碑效应(Tombstone effect),使该被动元件110翘起,甚至使该被动元件110翘起的一端无法电性连接该焊垫102;另外,该宽导电线路130及细导电线路140具有近似于散热片的作用,在回焊期间可将热量从焊垫100带走,该宽导电线路130比另一端细导电线路140的散热更快;这样,会造成两个焊垫冷却速度不一,也容易产生墓碑效应。
图2是该被动元件110例如为电容器电性连接在电源端及接地端的应用例;在该焊垫100、102平行于该基准线处,个别设有电性连接端22、24,供其个别电性连接到电源端及接地端(未标出)。但是该连接端22、24设在该焊垫100、102的侧端,且对应平行于该基准线,使该连接端22、24两者之间距离较长,导致电感效应过大,降低该电容器的电容效应,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避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在该被动元件焊接到基片时,防止发生墓碑现象,提高被动元件的焊接效果;同时提高某一类被动元件的电性质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的被动元件的电性连接布局结构,已成为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动元件的电性连接布局结构,使该被动元件在焊接时避免产生墓碑效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动元件的电性连接布局结构,提高被动元件的电性连接质量。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动元件的电性连接布局结构,提高布局设计的灵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46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