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等离子逆变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6410.8 | 申请日: | 2006-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7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高植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ACE数码科技 |
主分类号: | G09G3/28 | 分类号: | G09G3/28;H02H9/02;H02H9/04;H02M1/14;H02M7/04;H02M7/4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韩国仁川广域市南洞区南村洞***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等离子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一个逆变器点亮多个面板,并可按区划分一个面板并点亮的逆变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输入常用电源后,发生等离子广告用面板所需的高频正弦波,可感应与上述逆变器连接的面板的各种状态,保护上述面板,控制各面板的点亮形态的大容量、高电压及使耗电极大化的高效等离子逆变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逆变器(Inverter)是指把直流电轮换为交流电的装置,与把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变换器(Converter)区分开来。但近来,随着电力电子领域的发展,可廉价供应把直流转换为交流的装置,称之为逆变器,也指同时具有变换器功能和逆变器功能。根据其使用目的,还具有可使频率保持一定或进行转换的功能。
逆变器的原理是把常用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后,再次转换为任意频率和电压的交流,控制感应电动机的旋转速度。词典上的意义是指把DC电源转换为AC电源的电源转换装置,但一般统称用于控制AC电源的电压及频率的电力转换装置。
如上所述的逆变器的实际构成十分复杂,包括把常用AC电源转换为DC电源的变换器(Converter)部分、切断DC电源并转换为电压及频率变化的AC电源的逆变器(Inverter)部分,但一般统称为逆变器(Inverter)。
图1是显示以往的基本逆变器的电路图。如上述图1所示,输入的电源为AC电源,把AC电源整流为DC电源,利用电容器加以平滑,形成DC电源。利用切换元件(主要是IGBT)对这样形成的DC电源进行+、-切换,变换极性,输入变压器。变压器2次是AC电源,另行带有向切换元件提供信号的驱动板和控制板,可以利用需要的方式形成AC电源特性。
上述的逆变器适合输出电压低、低容量的装置,照度低,与大小相比,耗电较大,因此,存在无法在大容量设备中使用的问题。
另外,因与上述逆变器连接的设备的破损及未连结导致的断线,可能引起包括上述逆变器的电路板的损伤,存在可能发生漏电或人体触电事故的问题。
而且,原有的点亮显示面板的逆变器的问题是无法利用一个逆变器点亮多个面板,或按区划分上述面板并点亮,且无点亮变化,无法满足用户细微的满意度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入常用电源后,发生等离子广告用面板所需的高频正弦波的逆变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逆变器内部内置感应面板的各种状态的保护电路,感应因面板的破损、面板的未连结、面板不良引起的超负荷状态,预防因雨天漏电导致的人体触电事故的功能。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启动/关闭面板时,面板的背光灯亮度从黑变亮,分步变化的功能,及可同时或依次点亮一个面板或多个面板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以往的基本逆变器的电路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高效等离子逆变器的整体构成的框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高效等离子逆变器的面板状态感应电路部感应的面板的状态信号的曲线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高效等离子逆变器与面板连接的另一实施例的框图。
附图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
100:电涌保护电路部 110:输入滤波器部
120:整流电路部 130:反应器部
140:平滑电路部 150:PFC切换部
160:PFC控制部 170:辅助电源部
180:MCU部 190:面板状态感应电路部
200:面板控制部 210:面板切换部
220:变压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利用一个逆变器点亮多个面板,并可按区划分一个面板并点亮的逆变器。上述逆变器在输入常用电源后,发生等离子广告用面板所需的高频正弦波,内置有可感应面板的各种状态的保护电路,保护上述面板,可同时或依次控制各面板的点亮形态,应用功率因数补偿电路,是一种大容量、高电压及实现耗电极大化的高效等离子逆变器。
为具体说明本发明,下面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高效等离子逆变器的整体构成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ACE数码科技,未经株式会社ACE数码科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64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电路自测试结构
- 下一篇:重组抗人IgE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