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灯源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92612.3 | 申请日: | 2006-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7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谢宇恒;丁初稷;黄信华;杨长荣;哀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3/06 | 分类号: | H01J6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灯源及其制造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高亮度的平面灯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渐渐取代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而成为市场主流。然而,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具有发光的功能,故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必须藉由一背光模组(Back light module)来提供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画面的功能。由于背光模组中所提供至液晶面板中的光源是面光源,因此若能直接使用发出高亮度的平面灯源(planar light source)来提供面光源至液晶显示面板中,则可以增加液晶显示器的显示亮度。
图1是习知一种平面灯源的局部剖面图。请参考图1,平面灯源100包括上基板110、下基板120、电极对130、介电层140、荧光层150、阻隔壁160。电极对130是配置在下基板120上,介电层140则是覆盖住电极对130。荧光层150配置于电极对130之间以及上基板110相对于下基板120的表面上。阻隔壁160是在上基板110与下基板120之间隔出多个放电空间170,而这些放电空间170内则填有放电气体180。
平面灯源100的发光原理是利用电极对130之间所形成的高电压差来产生高能电子,并经由高能电子撞击放电气体180而形成所谓的电浆。之后,电浆中被激发的激态原子在回到基态的同时会发出紫外线,而其所射出的紫外线会进一步激发平面灯源100中的荧光层150(phosphor layer),以发出可见光。
就目前的平面灯源而言,如何增加其发光亮度是积极研发的重点之一。而且,上述产生高电压差的方法是藉由电极对130透过覆盖于其上的介电层140来累积电荷,进而激发放电气体180产生电浆。由此可知,介电层140的形状会对电浆产生量以及紫外光的产生效率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平面灯源的发光亮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灯源,其介电层的形状可使此平面灯源具有高亮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灯源的制造方法,以制造出高亮度的平面灯源。
为达上述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平面灯源,其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框胶、数条第一电极、数组第一介电图案、荧光层以及放电气体。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上方,且框胶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而在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框胶之间形成一个腔室。这些第一电极配置于第一基板上,这些第一介电图案配置于第一基板上,其中每一组第一介电图案至少包括两条第一条状介电图案,且每一第一条状介电图案是覆盖住一条第一电极,而每一第一条状介电图案的顶部侧缘呈尖端状。此外,荧光层配置于同组的第一条状介电图案间,而放电气体则位于此腔室内。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平面灯源更包括多数个间隔物,且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腔室内。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荧光层更包括涂布于这些间隔物的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另一荧光层配置于第二基板上而与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电极相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平面灯源更包括一反射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上,而这些第一电极是位于反射层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条状介电层图案的顶部侧缘高度例如是介于3微米至30微米之间。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放电气体是选自于氙气、氖气、氩气、氦气、氘气及其组合其中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平面灯源更包括数条第二电极,其配置于第二基板上而与那些第一电极相对,且各第二电极是对应于一放电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平面灯源更包括数条第二条状介电图案,其配置于第二基板上而覆盖住这些第二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条状介电图案的顶部侧缘例如是呈现尖端状,而此顶部侧缘的高度例如是介于3微米至30微米之间。
本发明提出一种平面灯源的制作方法。首先,提供第一基板,并且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多条第一电极,其中这些第一电极大致上相互平行。接着,于第一基板上形成多数组第一介电图案,其中每一组第一介电图案包括至少两条第一条状介电图案,且各第一条状介电图案覆盖住一条第一电极。在此,每一条第一条状介电图案的顶部侧缘呈尖端状。继之,在同组的第一条状介电图案间形成荧光层。接着,提供一第二基板,再结合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并同时于这些放电空间填入放电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926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认证系统
- 下一篇:外接式多媒体扩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