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雨水初期弃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98747.0 | 申请日: | 2006-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5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葛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敬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3/02;E03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云鹏;吴忠仁 |
地址: | 100044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 初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对雨水进行初级处理的雨水初期弃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持续发展,水源危机和雨洪危害日益严重,将雨水作为重要水资源加以收集利用,对其实行综合治理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新兴课题。由于天然雨水具有硬度低、污染物少等优点,因此非常适合对其收集处理和利用,从而有效地节约有限的水资源。目前的雨水初期处理普遍采用弃流装置,现有的弃流装置采用在排污管道中并联收集管和弃流管,并通过复杂的切换机构来实现弃流与收集状态的切换,结构较为复杂,比如专利号为02290940.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分流式雨水自动弃流装置,该装置包括排水管渠,在排水管渠侧面设置分流室,在排水管渠与分流室之间设有隔断,在隔断上设支座,支座上有自动切换机构。而该自动切换机构则包括支撑在支座上的杠杆,杠杆两端连接连杆后分别连接位于分流室内的浮筒和位于排水管渠底面管孔处的盖板。采用如此结构实现雨水的初期弃流与收集,相对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预过滤功能并且结构较为简单的雨水初期弃流装置。
本发明的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包括进水管、收集管和弃流管,所述进水管与一截污腔相连,所述截污腔内设有提篮格栅,所述提篮格栅的提篮内设有污泥阻隔层,所述截污腔与一水流方向控制腔相连,所述水流方向控制腔分别与所述收集管及弃流管相连,所述水流方向控制腔内设有板阀切换机构,所述板阀切换机构包括竖直固定在所述水流方向控制腔内的板阀轴以及安装在所述板阀轴上的阀板,所述阀板的大小可覆盖住所述收集管以及弃流管的管口,所述板阀轴与所述水流方向控制腔外的一电动头相连。
本发明的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其中所述水流方向控制腔的顶部设有上盖。
本发明的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其中所述水流方向控制腔的底板向所述截污腔倾斜。
本发明的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其中所述进水管内设有水流传感器和/或水质传感器,所述水流传感器和/或水质传感器通过控制线路与一可编程控制器相连,所述可编程控制器通过控制线路与所述电动头相连。
本发明的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其中还包括一落雨综合指标传感器,所述落雨综合指标传感器通过控制线路与所述可编程控制器相连。
本发明的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其中所述收集管与一过滤装置相连。
本发明的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其中所述过滤装置为复合流过滤器,所述复合流过滤器包括设有过滤器入水口和过滤器出水口的过滤器本体,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内壁上竖向固定一弧形的旋流滤板,所述旋流滤板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底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旋流滤板上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过滤器入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一侧并位于同一轴线上,使水流沿过滤器本体的切线方向进入并直接撞击所述旋流滤板的一侧,所述旋流滤板的背面以及与其相对的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内壁上均设有多个向下倾斜的折流板。
本发明的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其中所述过滤器入水口与所述旋流滤板之间的所述过滤器本体内设有一清污提篮,所述清污提篮的提篮内设有渗滤污泥阻隔层。
本发明的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其中所述旋流滤板背面的所述过滤器本体顶部设有挡水板。
本发明的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其中所述过滤器本体的底壁以及侧壁下部均设有透水孔。
本发明的雨水初期弃流装置,进水管依次与截污腔和水流方向控制腔相连,在截污腔内装设有提篮格栅,以便对从地面排下的雨水进行预过滤处理,并可定时将污物清除,在水流方向控制腔内装设有板阀切换机构,以实现雨水在收集管和弃流管之间流通的切换,结构相对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雨水初期弃流装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弃流执行机构1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弃流执行机构1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复合流过滤器28的主视图;
图5为图4所示复合流过滤器28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发明雨水初期弃流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包括弃流执行机构11以及与之相连的复合流过滤器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敬,未经葛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987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