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动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27762.3 | 申请日: | 2006-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5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和;郑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雪梅 |
主分类号: | F15B15/08 | 分类号: | F15B15/08;F01C1/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523710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动马达。
背景技术
叶片式气动马达是广泛应用于各种气动工具、气动机械上的动力装置,现有的气动马达,如图1、2中所示,包括主体11和安装在主体11中的气缸下座12、气缸13、叶片14、气动转子15以及气缸上座16,所述气缸下座12和气缸上座16座固定在所述气缸13的两端,所述气动转子15置于其中,所述气动转子15上设置有用于嵌装叶片14的叶片槽151,所述气缸下座12和气缸上座16中分别设置有两个轴承,所述轴承17的内圆周与所在的下座12或上座16的外圆周同心,为了使所述气动转子15与气缸之间能够留有气体流通的气隙18,所述气缸13的内圆周和外圆周为偏心结构,这样导致气缸壁不等厚,不但给生产加工带来难度,并且使整个气动马达的体积和重量较大,也因此使采用了这种马达的气动工具设备也比较笨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轻巧的气动马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气缸、设置在气缸内的气动转子、嵌入所述转子叶片槽内的叶片、以及固定在所述气缸两端的气缸上座和气缸下座,所述气缸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孔和排气孔,所述气缸上座和气缸上座上分别有对称设置有同轴的轴承,所述气动转子两端的转子轴分别与所述轴承相固定,所述气缸与转子之间留有气隙,所述气缸的外圆周与内圆周同心,所述气缸上座和下座的轴承分别与所述气缸的内圆周偏心,且与上下座的外圆周偏心,偏心距小于所述叶片的宽度。
所述气缸上座或/和气缸下座的内表面可分别设置有两个弧形凹槽,每个弧形凹槽与两个气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气道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上座或/和下座的外圆周上。
所述气缸壁上的排气孔,可设置在气缸与所述转子之间的气隙最大处,且有2~6个,较佳值为3个。
所述气缸壁上的进气孔可为两组,以所述气缸轴与三个排气孔所在的平面为对称,每组各有2~6个,较佳值为3个。
所述排气孔可为沿气缸轴向并排设置。
所述每组进气孔可沿所述气缸的外圆周并排设置;
或,可所述每组进气孔呈等腰三角形设置,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位于气隙较小侧,底边位于气隙较大侧;
或,可所述每组进气孔呈等腰梯形设置,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边位于气隙较小侧,下底边位于气隙较大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由于改变了气缸的结构,使气缸的内外圆周为同心结构,在保证气缸内腔容积不变的前提下,不但使整个气动马达的重量和体积都有所减少,而且外形轻巧,与现有产品比较,在同样外形规格下,输出的扭矩更大,对于整个采用了所述气动马达的诸如气动扳手等气动工具来说,操作和使用也更加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炸开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结构炸开图;
图5为本发明中气缸的轴向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气缸与转子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气缸上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4、6中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包括主体21和安装在主体21中的气缸下座22、气缸23、叶片24、气动转子25以及气缸上座26,所述气缸下座22和气缸上座26座固定在所述气缸23的两端,所述气动转子25置于其中,所述气动转子25上设置有用于嵌装叶片24的叶片槽251,所述气缸下座22和气缸上座26中分别设置有两个轴承27,用于固定所述气动转子25的转子轴2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雪梅,未经郑雪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277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明装置
- 下一篇:用于冻干的低温制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