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对准堆叠栅极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36602.5 | 申请日: | 200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4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格荥;张骕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28 | 分类号: | H01L21/28;H01L21/336;H01L21/8247;H01L29/423;H01L29/788;H01L27/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准 堆叠 栅极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挥发性存储体的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应用于非挥发性存储体中自对准堆叠栅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今工业界中各式存储体产品中,由于可编程的非挥发性存储体(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具有可进行多次数据的写入、读取及擦除等动作,且存入的数据在断电后也不会消失的优点,因此已成为个人计算机和电子设备所广泛采用的一种存储体元件。
典型的可编程非挥发性存储体以掺杂的多晶硅(polysilicon)制作浮动栅极(floating gate,FG)与控制栅极(control gate,CG)。而且浮动栅极与控制栅极间再以一栅极介电层相隔,而浮动栅极与衬底间以隧穿介电层(tunneldielectric layer)相隔。当对此存储体进行写入/擦除(write/erase)数据动作时,通过于控制栅极与源极/漏极区施加偏压,以使电荷注入浮动栅极或使电荷从浮动栅极移出。而在读取存储体中的数据时,则于控制栅极上施加一工作电压,此时浮动栅极的启始电压(threshold voltage)已因先前的写入/擦除而改变,故可由此启始电压的差异判读数据值。
然而在实际应用时,由于浮动栅极为一层连续的半导体层(多晶硅层),因此注入浮动栅极的电荷会均匀分布于整个浮动栅极之中。对于此类的存储体而言,一个存储单元便只能储存一位的数据,所以如何有效定义并缩短相邻的多晶硅栅极的间距,以达到缩小芯片尺寸的目的遂成为一重要课题。而在半导体工艺中,自对准接触(self-aligned contact,SAC)工艺即可以有效地定义并缩短相邻的多晶硅栅极的间距,以达到缩小芯片尺寸的目的。
图1(A)-图1(I)揭示一现有技术快闪存储单元的堆叠栅极制造流程示意图。该制造流程揭示于美国专利案号USP6,171,909号专利。如图1(A)所示,首先提供一具有阱、源极/漏极(未揭示)的衬底100,该技艺为一熟知技艺,在此不再详述。而在该衬底100上方进一步具有一第一介电层102、一导电层104与一氮化硅层106依序堆叠生成于其上。尔后,再形成一具定义图案的光致抗蚀剂层110于该氮化硅层106上。其中该第一介电层102可通过氧化基层而形成厚度约60至120埃(angstroms)的氧化层。而该导电层104则可由掺杂多晶硅层而成;该氮化硅层106则可以沉积方式生成。
在图1(B)中,透过该光致抗蚀剂层110以其为屏蔽对该氮化硅层106、该导电层104、该第一介电层102与该衬底100进行一非等向性蚀刻,直至该衬底100上形成一沟渠112。而该光致抗蚀剂层110则于非等向性蚀刻完成后移除。
图1(C)中,于该沟渠112、第一介电层102与该导电层104的表面形成一衬垫氧化层(liner oxide layer)114,其中该衬垫氧化层114可通过热氧化的方法形成。在热氧化的工艺中,该沟渠112与该导电层104的表面被氧化形成薄氧化层,同时向外延伸并覆盖住该第一介电层102的侧壁。其间该氮化硅层并无衬垫氧化层的形成。
在图1(D)中,于该衬底100上方再形成一氧化层116,其中该氧化层116的厚度足以覆盖住该氮化硅层106。
图1(E)中,以该氮化硅106作为基准终点,对该氧化层116进行一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CMP)工艺以达平坦化的目的。而残留下的氧化层116与前述的衬垫氧化层114则构成一绝缘层118。
在图1(F)中,蚀刻该绝缘层118直至暴露出该导电层104的上部。而该蚀刻可以干式蚀刻或湿式蚀刻进行。该绝缘层118由氧化硅所构成,以作为浅沟渠隔离(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单元。
图1(G)中,于该衬底100上再形成一导电材料层120,其中该导电材料层120可通过掺杂多晶硅制得。
图1(H)中,非等向蚀刻该导电材料层120直至暴露出该氮化硅层106与该绝缘层118。于是在该蚀刻步骤后,一导电侧壁层(conductive spacer)120a形成于该导电层104与该氮化硅层106的侧壁,而该导电侧壁层120a与该导电层104则作为第一栅极导电层122。该氮化硅层106于形成该第一栅极导电层122后即为移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66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水高级氧化处理实验平台
- 下一篇:建筑石膏和矿物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