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圆编机的吹絮及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40602.2 | 申请日: | 200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3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白铁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35/30 | 分类号: | D04B35/30;D04B3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圆编机 散热 装置 | ||
1.一种高速圆编机的吹絮及散热装置,所述圆编机(1)具有可以绕中心轴转动的针筒(16),所述针筒(16)上设有多个针筒凹槽(18),每个所述针筒凹槽(18)内设有编织针(17)或申克片,在所述针筒(16)外围环设有固定在菱角圈支架(12)上的上菱角圈(13),以及多个固定于下菱角圈(14)的鞍座(11),所述鞍座(11)上设有山角,所述山角在所述针筒(16)旋转时可引导所述编织针(17)上下移动而进行编织作业,其特征在于所述吹絮及散热装置包括:
气流产生器(60),用于产生压力气体并通过引气管(61)将压力气体送出;
多个环管(20),被环设在所述针筒(16)与所述鞍座(11)外围,所述环管(20)具有两端开放的流道(40),并且在靠近所述针筒(16)与所述鞍座(11)处的所述环管(20)上,穿设有多个气体喷孔(22),并且所述气体喷孔(22)与所述流道(40)相通;
至少一个进气接头(30),被紧密接合在所述环管(20)与环管(20)之间,所述进气接头(30)具有气体入口(31),用于导入压力气体并将所述压力气体送至所述流道(40);
由此,压力气体从所述气体喷孔(22)喷出,可强力吹向所述鞍座(11)、针筒(16)及编织针(17),带离其上所堆积的棉絮与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圆编机的吹絮及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头(30)与所述环管(20)之间用连接管(50)密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圆编机的吹絮及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管(20)与环管(20)之间还紧密设有连接管(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圆编机的吹絮及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喷孔(22)所喷出的压力气体,主要对准所述鞍座(11)上方斜面,使压力气体可经由向上折射方向喷向所述针筒(16)及编织针(17),并带离其上所堆积的棉絮与热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圆编机的吹絮及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管(20)是通过固定座(21)被固定在所述上菱角圈(13)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圆编机的吹絮及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产生器(60)为鼓风机或空气压缩机。
7.一种高速圆编机的吹絮及散热装置,所述圆编机(1)具有可以绕中心轴转动的针筒(16),所述针筒(16)上设有多个针筒凹槽(18),每个所述针筒凹槽(18)内设有编织针(17)或申克片,在所述针筒(16)外围环设有固定在菱角圈支架(12)上的上菱角圈(13),以及多个固定于下菱角圈(14)的鞍座(11),所述鞍座(11)上设有山角,所述山角是在所述针筒(16)旋转时可引导所述编织针(17)上下移动而进行编织作业,其特征在于所述吹絮及散热装置包括:
气流产生器(60),用于产生压力气体并通过引气管(61)将压力气体送出;
多个环管(20),被环设在所述针筒(16)与所述鞍座(11)外围,所述环管(20)具有两端开放的流道(40)及气体入口(31),所述气体入口(31)用于导入压力气体并将所述压力气体送至所述流道(40),另外在靠近所述针筒(16)与所述鞍座(11)处的所述环管(20)上,穿设有多个气体喷孔(22),并且所述气体喷孔(22)与所述流道(40)相通;多个连接管(50),被紧密设置在所述环管(20)与环管(20)之间,用于连通所述流道(40);
由此,将压力气体从所述气体喷孔(22)喷出,可强力吹向所述鞍座(11)、针筒(16)及编织针(17),带离其上所堆积的棉絮与热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圆编机的吹絮及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喷孔(22)所喷出的压力气体,主要对准所述鞍座(11)上方斜面,使压力气体可经过向上折射方向喷向所述针筒(16)及编织针(17),并带离其上所堆积的棉絮与热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圆编机的吹絮及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管(20)通过固定座(21)被固定在所述上菱角圈(13)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圆编机的吹絮及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产生器(60)为鼓风机或空气压缩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060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对接装置
- 下一篇:绿色饲料添加剂(促转素)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