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摩托车前轮的电控式避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65986.3 | 申请日: | 200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0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丁信志;陈玉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5/08 | 分类号: | B62K25/0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胜利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摩托车 前轮 电控式避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控式避震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摩托车前轮的电控式避震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公知的电控式避震装置1包含一缸体11、一可相对该缸体上下往复运动的活塞杆12、一设置在该活塞杆12顶部且为中空的连接座13、一环设于该缸体11表面上的承座14、一介于该连接座13与承座14之间的弹簧15,及一容置于该连接座13内用以调整该活塞杆12的阻尼效果的电控器16。
然而,因为该电控器16是整合设置于该连接座13的内部,对于日后的维修检测方面或是该电控器16发生问题,都必须将先该电控式避震装置1从摩托车上拆卸下来,再将该弹簧15下压并卸下该连接座13。接着,进一步分解该电控器16,才能进行维修作业,过程相当繁琐且不便。而且,为了将该电控器16整合于该电控式避震装置1中,其机构比一般非电控式避震装置要复杂许多,因而导致整体费用提高不少,对于想由非电控式避震装置更换成电控式避震装置1的使用者而言,其高费用的门槛,将成为阻碍的主因之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用于摩托车前轮的电控式避震装置,结构较为简单,便于维修且整体价格较为便宜。
于是,本发明用于摩托车前轮的电控式避震装置,包含一个三角台、二位于该前轮两相反侧的避震器,以及二可拆离地锁固于该三角台上的电控器。该三角台具有一本体,及二贯通地形成于该本体的两相反侧的固定孔。每一避震器具有一底部与该前轮枢接并容置有液体的缸体、一顶部固定于该三角台的每一固定孔中并可相对该缸体上下滑移的移动管、一设置在该移动管顶部的固定座,及一可相对该固定座转动并有部分显露于外的遮蔽件,该固定座上形成有复数个间隔且孔径大小不等的通孔,该遮蔽件能遮蔽部分通孔,而使液体仅从其中之一通孔流通。每一电控器是封盖每一固定孔,并具有一连接每一避震器的遮蔽件并可转动的连接轴,当该二电控器的连接轴转动时,会带动该二避震器的遮蔽件转动,以遮蔽不同孔径的通孔,达到调整阻尼效果。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因为该二电控器是可拆离地设置在该三角台上,进行维修时,可以直接将所述的电控器拆下,而不需要拆卸该二避震器,维修过程较为简单且方便,同时,只需加装该二电控器,即可由非电控式升级为电控式避震装置,费用便宜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剖视图,说明公知的电控式避震装置的结构;
图2是侧视图,说明本发明用于摩托车前轮的电控式避震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已结合一前轮;
图3是透视分解图,说明二避震器与二电控器均是借助于紧固件结合于一个三角台上;
图4是局部剖视放大图,用以辅助说明图2;
图5是局部剖切透视分解图,说明避震器的内部构造;
图6是沿图4上的线VI-VI的剖视图;
图7是俯视图,说明了电控器的内部构造;
图8是透视分解图,说明本发明还可应用在另一种类型的摩托车上;及
图9是一侧视图,用以辅助说明图8。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中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如图2、3所示,本发明用于摩托车前轮2的电控式避震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三角台3、二位于该前轮2两相反侧的避震器4,以及二可拆离地锁固于该三角台3上的电控器5。
该三角台3具有一本体31、二贯通地形成于该本体31的两相反侧的固定孔32,及多个形成于该本体31上且邻近该二固定孔32周围的螺孔33。在该较佳实施例中,是分别在该二固定孔32的周围钻设各两个螺孔33。当然,也可以更多螺孔33。在该较佳实施例中,该三角台3是属于应用于大型速克达摩托车类型的摩托车,又称之为Top Bridge,该三角台3是远离该前轮2。
参看图4,每一避震器4具有一底部与该前轮2枢接并容置有液体的缸体41、一顶部固定于该三角台3的每一固定孔32中并可相对该缸体41上下滑移的移动管42、一设置在该移动管42顶部的固定座43,及一可相对该固定座43转动并有部分显露于外的遮蔽件44。在该较佳实施例中,是利用二如螺丝类的紧固件6锁设于该三角台3上而将该二避震器4的移动管42迫紧在该二固定孔3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59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段分解生产砂状氧化铝的热交换设备
- 下一篇:雷达式障碍报警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