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孔内壁影像检视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67701.X | 申请日: | 200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6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廖茂钦;沈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1/954 | 分类号: | G01N21/9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凤儒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壁 影像 检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孔内壁360度影像检视装置,其包括:
一个纵伸的本体,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及延伸连接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的中心纵轴;
至少一光源;
间隔地定位在该本体上且相互朝向并可相互反射光束的一第一反射面及一第二反射面,该第一反射面临近该本体的该第一端,并用以反射来自该光源的初始光束,该第二反射面临近该本体的该第二端,用以将来自该第一反射面所反射来的初始光束反射至待检视的孔内壁,及将孔内壁反射回来的检测影像朝该本体的该第一端反射;及
一光束感测器,用以接收该第二反射面将来自孔内壁反射回来的检测影像的感测器。
2.一种孔内壁影像检视装置,其包括:
一个纵伸的本体,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及延伸连接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的中心纵轴;
至少一光源;
间隔地定位在该本体上且相互朝向并可相互反射光束的一第一反射面及一第二反射面,该第一反射面为一第一反射锥面并临近该本体的该第一端,并用以反射来自该光源的初始光束,该第二反射面临近该本体的该第二端,用以将来自该第一反射锥面所反射来的初始光束反射至待检视的孔内壁,及将孔内壁反射回来的检测影像朝该本体的该第一端反射;
一位于该第一反射锥面中央部位的穿越区域;及
一光束感测器,用以接收该第二反射面将来自孔内壁反射回来的检测影像的感测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孔内壁影像检视装置,其中,该本体呈管状,该本体的该第二端内固设有一透明固定片,该固定片上植设有一沿着该本体的该中心纵轴延伸的固定杆,该固定杆末端设置该第二反射面,并使该第二反射面突出该本体的该第二端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孔内壁影像检视装置,其中,该固定片的宽面与该中心纵轴的夹角介于0~70度之间,以消除残影。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孔内壁影像检视装置,其中,该光束感测器为一摄影机的影像感测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孔内壁影像检视装置,其中,该摄影机与一包括有一显示器的显示装置做讯号连通,使该影像感测器所感测到的影像讯号可传送至该显示装置;而由该显示装置的该显示器做即时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孔内壁影像检视装置,其中,该感测器包括有一光学广角镜头,该镜头可供调整以将影像聚焦在该感测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孔内壁影像检视装置,其中,该第一反射面及该第二反射面均为圆锥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孔内壁影像检视装置,其更包括有一架体,该架体上设有一导轨,该导轨上设有滑块,该滑块上设有固定装置,以该固定装置固定该本体,使该本体可被调整而沿着该导轨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壁影像检视装置,其中,该第一反射面为一分光镜。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孔内壁影像检视装置,其中,该第一反射面的相对应面加设一第三反射面,该光源投射光束至该第三反射面,再由该第三反射面反射至该第一反射面。
12.一种孔内壁影像检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准备有相互呈固定间隔距离且可相互反射光束的一第一反射面与一第二反射面;
(b)将该第二反射面移人一待检视的孔内;
(c)将光源投射至该第一反射面;
(d)以该第一反射面将光束反射至该第二反射面;
(e)以该第二反射面将光束反射至该孔内壁;
(f)以该第二反射面接收该孔内壁反射回来的影像;
(g)再由该第二反射面将该影像反射越过该第一反射面而至一影像感测器,而由该影像感测器接收;及
(h)由该影像感测器将影像讯号传送出去以供利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孔内壁影像检视方法,其中,该影像感测器是将该影像讯号传送至一包括有一显示器的显示装置,并由该显示器做即时显示。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孔内壁影像检视方法,其中,该第一反射面与该第二反射面呈相对地布置于一本体上,该本体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及延伸连接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的中心纵轴,该第一反射面及该第二反射面分别与该中心纵轴具有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未经财团法人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770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析装置
- 下一篇:格式化三维光信息载体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