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七轴混联数控铣床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22117.0 | 申请日: | 200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31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钟诗胜;刘文涛;王瑞;王知行;伞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1/25 | 分类号: | B23Q1/25;B23Q1/48;B23Q1/50;B23Q1/5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同恩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七轴混联 数控 铣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控铣床。
背景技术
并联铣床是知识密集、智力密集、技术密集的机电一体化高技术产品,是并联机器人、数控机械、计算机控制、精密测量、数控加工等多学科应用技术的交叉。
具有复杂曲面的工件,如汽轮机叶片、螺旋桨等,需要至少五个自由度的数控铣床。为了满足对多自由度数控铣床的需求,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了六个自由度TPS并联铣床(如图1所示)。该铣床具有硬件结构简单、数控软件复杂、产品技术附加值高的特点,能够加工复杂的空间曲面。但该型铣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该铣床在加工大型回转型工件时,需要工件的二次装卡,一方面造成了工时浪费,另一方面也会对工件的加工精度造成影响。在加工具有圆柱形毛坯的工件和大型长型工件时,工件无法方便地装卡,造成加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六个自由度TPS并联铣床存在需要二次装卡的问题,及在加工具有圆柱形毛坯的工件和大型长型工件时,工件无法方便地装卡,造成加工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传统六个自由度TPS并联铣床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七轴混联数控铣床。本实用新型由定平台1、六个驱动轴、动平台3、电主轴6、刀具8、固定工作台9和活动工作台组成;定平台1和动平台3均为六边形平台,在定平台1和动平台3相对应的六对角上分别各装有一个驱动轴,每个驱动轴均由伺服电机4、定平台球铰5、变长驱动杆2、动平台球铰7组成,伺服电机4连接在定平台球铰5上,变长驱动杆2的驱动端2-1连接在定平台球铰5上,变长驱动杆2的另一端2-2连接在动平台球铰7上,并且伺服电机4的纵向轴心线与变长驱动杆2的纵向轴心线相重合;每个驱动轴分别通过各自的定平台球铰5与定平台1的每个角相连接,每个驱动轴分别通过各自的动平台球铰7与动平台3的每个角相连接;动平台3正中心设有一个圆形孔3-1,电主轴6安装在动平台3的圆形孔3-1上方,刀具8安装在动平台3的圆形孔3-1下方,并且刀具8与电主轴6相连接,电主轴6的轴心线、刀具8的轴心线与动平台3的圆形孔3-1的中心线重合;固定工作台9位于动平台3下方;活动工作台设置在固定工作台9上,活动工作台由夹具10、数控转台基座11和转台伺服电机12组成;数控转台基座11为U形并且被固定在工作台9上;在数控转台基座11的第一侧壁11-1-1和第二侧壁11-1-2上分别开有第一通孔11-2-1和第二通孔11-2-2,且第一通孔11-2-1和第二通孔11-2-2的轴心线相重合;转台伺服电机12安装在第一通孔11-2-1的外侧,夹具10的主动部分10-1为圆柱形,主动部分10-1安装在第一通孔11-2-1的内部;夹具10的主动部分10-1固定在转台伺服电机12的转轴12-1上,且主动部分10-1的轴心线与转轴12-1的轴心线相重合;夹具10的从动部分10-2为圆柱形,从动部分10-2安装在第二通孔11-2-2的内部;本实用新型活动工作台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活动工作台由数控圆盘转台14和圆盘转台伺服电机15组成;在固定工作台9台面中心开有通孔9-1,通孔9-1为圆形;圆盘转台伺服电机15固定在通孔9-1的下方,并且圆盘转台伺服电机15的转轴15-1贯穿通孔9-1;数控圆盘转台14为正圆形,数控圆盘转台14固定在圆盘转台伺服电机15的转轴15-1上;通孔9-1、数控圆盘转台14和圆盘转台伺服电机15的转轴15-1的轴心线相重合;本实用新型活动工作台的第三种技术方案为:活动工作台由导轨和数控装载平台17组成;导轨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导轨壁16-1和第二导轨壁16-2,第一导轨壁16-1和第二导轨壁16-2均为长方体,第一导轨壁16-1和第二导轨壁16-2的长边与固定工作台9的第一长边9-2等长且方向相同;第一导轨壁16-1固定在固定工作台9的第一长边9-2上且外边缘对齐,第二导轨壁16-2固定在固定工作台9的第二长边9-3上且外边缘对齐;数控装载平台17为长方体且长边与第一长边9-2等长且方向相同,数控装载平台17安装在导轨的第一导轨壁16-1和第二导轨壁16-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221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面光源背光模块结构
- 下一篇:低速汽车用气电控制制动器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