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形成防水墙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22559.5 | 申请日: | 200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16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沈宗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宗礼 |
主分类号: | E04H9/14 | 分类号: | E04H9/14;E04B1/92;E04B2/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玉丹 |
地址: | 650000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形成 防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洪装置,具体是一种快速形成防水墙的装置。
背景技术
每到雨季洪灾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雨水较多的低洼地区,每当洪水袭来通常都是用沙袋防洪堵水,但因沙袋沉重,装沙、运输及搬运都难以提高速度和效率,且沙袋只能堵水而不能吸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快速形成防水墙的装置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具有能吸收水份快速形成防水墙,其尺寸可根据需要组合,且便于运输和贮藏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快速形成防水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水墙体为一个六面体,防水墙体上至少有一面为透水面,防水墙体内有序地连接有多个透水小袋,透水小袋内装有吸水性材料,防水墙体及透水小袋上均设有可封闭的开口,在与透水面相对的面偏上处设有透气孔,在防水墙体上至少两侧面设有连接装置。
防水墙体内是通过挂钩、连接带、绳索有序地连接有多个透水小袋。防水墙体上的透水面上有微孔。防水墙体上的连接装置为连接带、绳索及多条橡胶条。防水墙体底面涂有橡胶。防水墙体两侧面配有支承棒。防水墙体的由柔性材料制成,其透水面由网状材料料或的孔材料制成,透水小袋由纺纱物制成。
本实用新型防水墙体为一个六面体,防水墙体上至少有一面为透水面,防水墙体内通过挂钩、连接带、绳索等连接件有序地连接有多个透水小袋,透水小袋内装有吸水性材料,可以自动吸取洪水而快速形成防水墙。防水墙体上设有可封闭的开口,是用于可取出透水小袋,透水小袋上设有可封闭的开口是为了取出吸水性材料;在与透水面相对的面偏上处设有透气孔,以便防水墙体内气体的排出。防水墙体上的透水面上有微孔,通常是由网状材料料或的孔材料制成,如纺织物、编织物等。透水小袋由于要装粉状的吸水性材料,故要选用密度较高的纺织物制成。在防水墙体由于可能要与左右及上面的防水墙体连接,所以至少有两侧面设有连接带、绳索等连接装置,连接带又称魔术贴,英文名Velcro.为增加防水墙体之间的密封性和连接强度,在防水墙体两侧面设多条橡胶条,当两防水墙体受压后,橡胶条将嵌入另一防水墙体橡胶条之间间隙,从而加强了防水墙体之间的密封性和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在防水墙体底面涂有橡胶,是为增加防水墙体之间的摩擦性,以防止防水墙体被水冲走。为加强防水墙体的稳定性,可在两防水墙体之间配有支承棒,在使用中,支承棒插入地面,防水墙体用绳索固定在支承棒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快地用支承棒或棍架起而互相连接在一起,形成很长的防水墙,因为透水面向着洪水,吸水性材料很快吸水,重量增加而膨胀使防水墙很快完成,洪水的水面增高,吸水性材料也跟着吸入更多水而使防水墙也增高。以它们体积小重量轻可以用最少的人力及机械快速地形成很长的防水墙。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洪水的高度而多层重叠。洪水过后装有吸水性材料的小袋可以取出,并倒出吸水性材料,以便回收再用,或加入土壤中成为保水材料,可以节省浇水次数及防干旱。大塑料袋及小塑料袋均可回收再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输搬运轻便,又可以以最少的人力及机械快速地形成防水墙。洪灾过后,透水小袋可以取出并倒出吸水性材料。吸水性材料是无毒且可被细菌分解,因此可以用于菜园或花园中,与土壤混合使用,可以节省浇水次数及防干旱。吸水性材料也可以回收再使用。本实用新型在底部涂有一层柔软的像胶,可防洪水从底下流出,也可以增加安定度而不滑动,使用金属棒或棍架起而把快速形成防水墙装备互相连接在一起,增加了防水墙的稳定度,使用快速形成防水墙装备可以保护房子、厂房、及车子不进水,也可以用来加高河堤及湖岸以防河水溢出,也可以用来修补河堤及湖岸破开的裂口,及其他可能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水后的2-2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小塑料袋(3)使用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小塑料袋(3)吸水后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用支承棒(8)支承且互相连接在一起示意图,
图7为用于汽车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宗礼,未经沈宗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22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