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型可充电池激活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31949.9 | 申请日: | 2006-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25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徐俊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俊亚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128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充电 激活 | ||
1.一种智能型可充电池激活器,含有和电池接入端正、负极连接的充、放电检测单元,信号处理逻辑单元,智能放电单元,充、放电检测单元输出信号连接信号处理逻辑单元,其特征是:信号处理逻辑单元输出连接充、放电控制单元,信号处理逻辑单元对充、放电检测单元提供的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及逻辑处理,判断电池的充、放电状态和充、放电程度,通过充、放电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充电单元或智能放电单元执行相应的功能,所述的充电单元为与所接入的电池匹配的充电器,或者为相应充电电路与充、放电控制单元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池激活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充、放电检测单元为电压取样电路,电阻R1、R2组成的串联支路连接电池两端,其中间接点输出电压信号接入信号处理逻辑单元,所述的信号处理逻辑单元为由比较器IC1、IC2、IC3组成的门电路,其中比较器IC1、IC2和IC3的信号输入端均连接电阻R1、R2的接点,比较器IC1的输出端经过一个开关K1与比较器IC3的输出端连接,该输出端连接放电控制电路,其与地之间接有一复位开关K2,比较器IC2的输出端连接充电控制电路,比较器IC1的动作阈值为电池电量被充满的特征电压信号,比较器IC2、IC3的动作阈值为电池放电终止时的特征电压信号;或者比较器IC2的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4与比较器IC3的输出端相连,K1采用双位开关,其中一位连接比较器IC3的输出端,另一位连接二极管D4的正向端与比较器IC2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充电池激活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充、放电控制单元为晶体管开关电路,或为由晶体管和继电器组成的开关电路,晶体管Q1的集电极和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电池正极,晶体管Q1的射极输出接充电单元,晶体管Q2的集电极输出接放电单元,晶体管Q1、Q2的基极分别通过钳位电阻R4、R6接信号处理逻辑单元的不同输出端6、7脚;采用晶体管控制驱动继电器时,晶体管的基极连接充、放电检测单元电阻R1、R2的接点,晶体管的集电极经限流电阻R5和继电器线圈J1连接电池正极,线圈J1两端并联保护二极管D2,晶体管的发射极接电池负极,所述继电器的一组触点接充电单元,一组触点接放电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充电池激活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放电单元由比较控制电路和放电回路组成,比较控制电路含有比较器,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连接充、放电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出端,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连接反转驱动电路,充、放电检测单元和反转驱动电路均接入电池两接入端,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含有放电电阻的放电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充电池激活器,其特征是:电阻R10、R11串联组成充、放电检测单元,反转驱动电路为由电容C1、电阻R9串联组成的充、放电电路,电阻R10、R11和电容C1、电阻R9的接点分别接入比较器IC4的同向输入端和反向输入端,电池的正极与比较器IC4的输出端连接放电电阻R15,比较器IC4的同向输入端与输出端接有电阻R12,其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13和二极管D5,二极管D5或者用晶体管Q3代替,此时在晶体管Q3的基极与电池负极之间接有电阻R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俊亚,未经徐俊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194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USB接口的可充电式遥控器
- 下一篇:摩托车、助动车多功能自动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