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型可充电池激活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31949.9 | 申请日: | 2006-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25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徐俊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俊亚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128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充电 激活 | ||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维护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消除电池性能老化及不良记忆效应的智能型可充电池激活器。
二、背景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动通讯工具、各种便携式家用电器逐渐普及,经济、高效的各种可充电池被广泛的使用于各个领域。但由于各种可充电池具有不同的充放电特性,使用不当往往会使电池受到损坏,造成电池性能下降,丧失正常的工作能力,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正常的电池工作时放电电压是平稳而缓慢下降的,在允许的最大放电电流下放电输出电压的变化很小,只有所储存的电量基本用完时,端电压才会下降到电路最低工作电压(如手机电池是3.2V左右)以下;而由于使用不当造成性能下降的电池在使用中要么电压下降的很快,要么不能提供较大的电流而使电器无法工作。它们在丧失工作能力时的端电压全部高于电器的工作电压,而且性能越老化其丧失工作能力时的电压就越高,并且停止放电后电压又会恢复到较高的数值。例如手机电池,如果不能正确的充放电,大多数仅仅使用一年性能就明显下降,待机时间明显减短,而对这种用到自动关机的电池,其电压仍然在3.8V左右,内部仍储存有总容量的70%以上电量。人们为了不耽误使用,不得不频繁充电,十分麻烦,看着电量充满了,却是一使用或使用很短时间就无法工作,给个人的工作和日常生活造成很大不便。近年来废旧电池处理不当造成的土地污染,已严重的破坏了人类生存空间。
在当前对废旧电池的处理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的情况下,如何对大量的尚有利用价值的电池进行维护处理,以提高电池性能,延长其使用时间,是目前节约能源、降低电池废弃频度和数量、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各种可充电池的维护修复设备、仪器等。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背景技术各种可充电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可充电池激活器,用于对各种类型的可充电池适时进行维护,保持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型可充电池激活器,含有和电池接入端正、负极连接的充、放电检测单元,信号处理逻辑单元,智能放电单元,充、放电检测单元输出信号连接信号处理逻辑单元,信号处理逻辑单元输出连接充、放电控制单元,信号处理逻辑单元对充、放电检测单元提供的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及逻辑处理,判断电池的充、放电状态和充、放电程度,通过充、放电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充电单元或智能放电单元执行相应的功能,所述的充电单元为与所接入的电池匹配的充电器,或者为相应充电电路与充、放电控制单元电连接。
所述的充、放电检测单元为电压取样电路,电阻R1、R2组成的串联支路连接电池两端,其中间接点输出电压信号接入信号处理逻辑单元,所述的信号处理逻辑单元为由比较器IC1、IC2、IC3组成的门电路,其中比较器IC1、IC2和IC3的信号输入端均连接电阻R1、R2的接点,比较器IC1的输出端经过一个开关K1与比较器IC3的输出端连接,该输出端连接放电控制电路,其与地之间接有一复位开关K2,比较器IC2的输出端连接充电控制电路,比较器IC1的动作阈值为电池电量被充满的特征电压信号,比较器IC2、IC3的动作阈值为电池放电终止时的特征电压信号;或者比较器IC2的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4与比较器IC3的输出端相连,K1采用双位开关,其中一位连接比较器IC3的输出端,另一位连接二极管D4的正向端与比较器IC2的输出端。
所述的充、放电控制单元为晶体管开关电路,或为由晶体管和继电器组成的开关电路,晶体管Q1的集电极和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电池正极,晶体管Q1的射极输出接充电单元,晶体管Q2的集电极输出接放电单元,晶体管Q1、Q2的基极分别通过钳位电阻R4、R6接信号处理逻辑单元的不同输出端6、7脚;采用晶体管控制驱动继电器时,晶体管的基极连接充、放电检测单元电阻R1、R2的接点,晶体管的集电极经限流电阻R5和继电器线圈J1连接电池正极,线圈J1两端并联保护二极管D2,晶体管的发射极接电池负极,所述继电器的一组触点接充电单元,一组触点接放电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俊亚,未经徐俊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19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USB接口的可充电式遥控器
- 下一篇:摩托车、助动车多功能自动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