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室内增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7664.0 | 申请日: | 200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62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冬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冬雷 |
主分类号: | A62B11/00 | 分类号: | A62B11/00;B60H3/00 |
代理公司: | 珠海市威派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519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室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室内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采用密闭式空调豪华型汽车已成为当今汽车行业的主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速公路网络的普及,汽车越来越使人们首选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车在长时间的行驶途中,在密闭的空调车厢内空气中的含氧量会降低,常会使驾车及乘车的人感到头晕目眩、气闷、恶心、四肢乏力等不良现象,这样不但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会影响驾车人的注意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人们迫切希望在汽车室内有一种体积小、能耗小、带车载电源的增氧装置,以使人们在长时间驾车及乘车补充所需的氧气,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消除事故隐患。
在现有技术中,制氧机采用电解制氧、化学制氧、汽车驱动变压吸附制氧的方法,其存在的不足是:
①电解制氧中同时会产生氢气,而氢气是易燃易爆气体,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②化学制氧需要定时添加化学药剂,成本高,不能连续出氧,使用不便;
③汽车驱动变压吸附制氧能耗高,体积大,停车时不能使用,车辆运动会使故障率增加。
本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室内增氧装置,以改善汽车室内的氧含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室内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室内增氧装置设有微型膜式或变压吸附制氧机,并设有空气进气接口及氮气排气接口,进气管通入微型膜式或变压吸附制氧机,分离出氮气的排气管连接微型膜式或变压吸附制氧机并通向车外。
所述的微型膜式或变压吸附制氧机连接驱动其工作的车载直流电源或充电电池。
所述的微型膜式或变压吸附制氧机固定于车内或车外。
所述的汽车室内有一个氧气监控装置,氧气监控装置采用可自动监测汽车室内的氧气浓度的氧浓度传感器。
所述微型膜式或变压吸附制氧机其控制装置设有控制其工作的电脑或逻辑芯片的手动或程序自动控制装置或机械开关控制装置。
所述微型膜式或变压吸附制氧机其氧气输送装置设有氧气转换器。
所述微型膜式制氧机由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无油压缩机、连接于无油压缩机进口的空气过滤器及连接于无油压缩机出口的冷却器、连接于冷却器的中空纤维膜组件、设置于冷却器与中空纤维膜组件之间的阀门、连接于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储氧罐、连接于储氧罐与氧气转换器之间的导气管及设置于机壳内的控制电路组成,无油压缩机与空气过滤器之间设有空气进气接口,中空纤维膜组件连接有氮气排气接口。或者,
所述微型膜式制氧机由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无油压缩机、连接于无油压缩机进口的空气过滤器及连接于无油压缩机出口的吸附器、连接于储氧罐与吸附器之间的导管,连接于储氧罐与减压阀之间的减压阀,连接于吸附器进出口的控制阀、设置于机壳内的控制电路组成,无油压缩机与空气过滤器之间设有空气进气接口,吸附器出口的控制阀连接有氮气排气接口。
所述氮气排气接口连接有排气消声器。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车外空气过滤净化后经进气管进入压缩分离装置,将分离出来的氮气经排气管排出车外。所述的微型膜式或变压吸附制氧机采用车载直流电源及充电电池驱动,可任意选择。所述的微型膜式或变压吸附制氧机可任意固定于车内或车外。所述的汽车室内采用氧浓度传感器,可自动监测汽车室内的氧气浓度,当氧气浓度低于或超出了预设的范围时,监控装置触发信号,同时有警报发出以提醒使用者,使用者可通过控制装置调整氧气量,确保室内氧气浓度在安全范围内。所述微型膜式或变压吸附制氧机其氧气输送装置采用氧气转换器,可利用吸氧管单独吸取高浓度的医用脉冲氧气,吸气时供氧,呼气时不供氧,又可连续为车厢内增氧,提高室内的氧气浓度。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密闭的各种空调汽车,如客车、轿车、卡车、救护车等,该微型制氧机体积小,噪音低,采用车载直流电源,制氧机在车厢内可以放置于任一位置,解决了密闭汽车室内缺氧难题,可供车内个人吸氧或用于车内增氧,使用灵活方便,能帮助改善驾车人及乘车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为驾车人及乘车人提供一个舒畅轻松的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选用的一种微型膜式制氧应用于汽车室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选用的一种微型变压吸附制氧应用于汽车室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法详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冬雷,未经王冬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676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冷饮料机
- 下一篇: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判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