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扭簧式汽车减阻节能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6982.6 | 申请日: | 200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64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姚本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本海 |
主分类号: | F16D41/04 | 分类号: | F16D41/04;B60K1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05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簧式 汽车 节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领域内的一种汽车减阻节能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已经技术公开和产品上市的汽车减阻节能器(以马春如与李双全的专利技术为代表)品种较多,在结构上归纳起来主要采用了棘轮棘爪机构或楔块离合机构这两种超越离合的结构形式,但前者存在着结合撞击力偏大和易产生撞击铁屑的缺陷,后者则存在着大扭矩作用下楔块与挤压圈之间容易产生结合失效和使用寿命不稳定的缺陷,因此,该类技术尚存在着需要革新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工作可靠性较高,并且超越离合之接合冲击力较小的汽车减阻节能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扭簧式汽车减阻节能器,是安装在汽车动力传输链上的一个中间环节,是以特制扭簧作为超越离合器件的一种自动离合装置,主要是由同轴心的空腔回旋体结构的主动件与从动件、至少一头制有搭勾的环形扭簧、圆柱形芯轴、环形的轴承、油封与锁止环等零部件组装构成。其主动件与从动件的一端与汽车动力传输部件采用适宜的结构方式相连接,另一端相互活动对接,并在活动对接端面处,夹持安装有环形油封,在油封环内侧的内腔壁上,从端口向两边延伸,同时或个别制有一段与轴心线平行的、呈环状分布的、能够与环形扭簧上制有的搭勾相啮合的斜齿,并在斜齿的两个外端头处,分别安装有支撑圆柱形芯轴和遮挡扭簧逃逸的轴承,在圆柱形芯轴之上,活动套装有扭簧;在油封环外侧之外壁上,从端口向两边延伸,分别制有一段与轴心线平行的、呈环状分布的、能够与锁止环上制有的内齿单独或同时相啮合的外齿。
由于扭簧搭勾与斜齿间的单向离合作用,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超越离合功能;而在滑动锁止环到能够同时与主动件和从动件的外齿啮合时,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超越离合功能的锁止与正常倒车。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扭簧的弹性张力和形变特性,使主动件在传力时比棘轮棘爪机构减少了接合撞击力与延长了运动部件使用寿命;并且在扭簧未承受传力时始终保持着搭勾与斜齿的待啮合状态,比楔块式超越离合机构提高了啮合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之A--A剖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之B--B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中01.主动件 02.轴心线 03.从动件 04.油封 05.斜齿06.斜齿 07.扭簧 08.搭勾 09.搭勾 10.轴承 11.芯轴 12.堵头13.锁止环 14.内齿 15.外齿 16.外齿 20.花键轴 21.胖头搭勾
如图1、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主动件01与从动件03的外观形状是一围绕轴心线02旋转一周的“II”字形空腔回旋体,其一端分别采用法兰盘形式,同汽车动力来源部件凸沿与输出部件球笼相连接,另一端相互活动对接。并在活动对接之端面处,夹持安装有环形油封04。在油封04环内侧的内腔壁上,从端口向两边延伸,同时制有一段与轴心线02平行的、呈环状分布的、齿向相反的、能够与环形扭簧07上制有的搭勾08与09相啮合的斜齿05与06,并在斜齿05与06的两个外端头处,分别安装有支撑圆柱形芯轴11和遮挡扭簧07逃逸的轴承10。轴承10的外圈分别安装在主动件01与从动件03的内腔壁上,而轴承内圈则与带轴肩的圆柱形芯轴11相配合安装,在圆柱形芯轴11之上,活动套装着特制有搭勾08与09的扭簧07。在芯轴11的中心制有内螺纹,与带螺栓的堵头12连接并挡住轴承10内圈。在油封04环外侧之外壁上,从端口向两边延伸,分别制有一段与轴心线02平行的、呈环状分布的、能够与锁止环13上制有的内齿14单独或同时相啮合的外齿15与16,沿轴向滑动锁止环13,能够同时与外齿15与16啮合时,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超越离合功能的锁止与正常倒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本海,未经姚本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69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砼试件传送口
- 下一篇:污泥的气流干燥与滚筒组合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