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持激光致眩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20148364.5 申请日: 2006-10-24
公开(公告)号: CN200989750Y 公开(公告)日: 2007-12-12
发明(设计)人: 蒋帆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亚太轩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F41B15/00 分类号: F41B15/00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长威
地址: 100084北京市海淀区中***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手持 激光 致眩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激光致眩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手持激光致眩器。

背景技术

军事激光技术及其对抗手段现已成为获取军事优势的主要保证之一。军事激光技术不仅应用于测距、雷达、制导等领域,更由于激光方向性好、能量集中、光速传播等优点而直接应用于攻击性武器。目前,战术和战略激光武器系统的研制和发展是各国军事热点,欧美和俄罗斯等军事强国在这方面已取得关键性的进展,并装备多种型号的低能激光武器系统,照射人眼使人眼眩目、眩晕甚至暂时失明,从而失去防抗能力。

现有技术中,激光致盲技术是基于强激光对人眼和光电装备的损伤机理而发展起来的军事技术。由于人眼和大多数光电装备都是聚焦系统,因而很容易被激光损伤。不同波长的激光照射人眼可造成不同部位的损伤,如红外和紫外光在一定剂量内主要损伤角膜,而可见光和近红外光主要损伤视网膜。

激光致盲武器按照携带的方式可分为车载、机载、舰载、肩扛及手持等类型;按照致盲的程度可以分为永久性致盲和暂时性致盲;按照使用的对象可以分为攻击人员的致盲武器和攻击光电装备的致盲武器。车载型致盲武器如美AN/VLQ-7车载激光武器系统,它是美陆军在槲鸡(Roadrunner)车载激光致盲武器基础上,于1982年开始研制的。机载型致盲武器如美国空军和海军于70年代初开始研究的一种先进光学干扰吊舱,吊舱内有一台炮火闪光探测器和两台激光器。探测器捕捉到地面高炮炮口的闪光,便发出警报并指示方位,同时,一台激光器测距,另一台倍频Nd:YAG激光器则向高射炮手发射绿色的强激光脉冲,使射手或观瞄仪器致盲。这种激光器也可用于致盲尾随敌机上的驾驶员,以获取有利战机。美陆军还开发了一种步兵肩扛式激光致盲武器,重约9kg,由背负式镍镉电池供电,也可利用远距离电源。激光器在700~815nm波长之间连续可调,采用声-光Q开关,在755nm处输出的能量最大。

由于激光致盲武器对人体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世界上反对激光致盲武器的呼声很高,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已向联合国提交了有关提案,并于1998年生效,因此目前各国对于研制非致命、非致盲的低能激光武器非常重视。而激光致眩技术是利用对人眼的突然照射,造成被照射人员产生暂时性的失明或眩晕,与其他激光武器技术相比,具有非致命、非致盲、无永久伤害的特点。现代战争及其对抗环境日趋复杂,对武器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制和生产单兵便携式战术激光武器,装备于部队、公安、监狱等执法部门,用于致眩、避让对方眼睛使对方失去或降低反抗能力,可以更好的满足反恐行动、抓捕罪犯、平息骚乱等任务的需要。

美欧、俄罗斯等军事强国在激光致眩武器技术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英国皇家海军在1982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就使用过激光致眩器。目前,该部队配备了被称为“DEC整套装备”的致眩器,有3种型号,从扫雷艇、巡逻艇和小型辅助舰使用的单管手动瞄准致眩激光器,到护卫舰、驱逐舰、航空母舰和大型两栖作战舰艇上使用的两脚架/三脚架支撑的遥控双波段致眩激光器。1995年,美海军陆战队在索马里使用过一种被称为“203剑”的激光“眩晕器”,它是由美国空军位于新墨西哥州柯特兰空军基地的菲利浦实验室激光和图像理事会设计开发的,可以安装到M203 40mm榴弹发射器上,有效距离约300m。

另据报道,美国SEA技术公司已限量生产一种激光劝阻器,其重量、尺寸、使用方法类似标准警用手电筒,用4节5号电池供电,发射功率60mW、波长650nm的红光,主要出售给规定的政府、执法和监狱部门。其工作有连续和闪烁两种方式,连续方式时,激光束的强度可以迫使对方立即遮住眼睛或将视线移开;闪烁方式时,劝阻器产生的8Hz脉冲激光可以使人失去方向感或产生混淆。2001年5月,美国国防部在弗吉尼亚州海军陆战队基地举办的“第三届作战部队保护设备展览会”上,佛罗里达州LE技术公司展出了一件激光眩目仪,其发射532nm的绿光,有闪烁和连续两种模式,外形与手电筒相似,重量约1kg。该产品引起了军方和公共安全部门的相当关注。

俄罗斯研制出了一种运用最新的光纤和半导体技术可使人暂时失明的非致命性武器,重约300g,由一节电池持续提供1小时动力,可以装在步枪上发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亚太轩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亚太轩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83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