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轴式机械手臂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9190.4 | 申请日: | 2006-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07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和技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8/04 | 分类号: | B25J1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李京楠 |
地址: | (不公告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轴式 机械 手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手臂,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旋转、上下、左右位移功能的多轴式机械手臂。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及工业技术日益成熟,诸多行业生产线已开始采用机械手臂。在硅晶片、液晶面板等行业的生产线早已广泛使用机械手臂。而目前液晶面板的尺寸正由17寸逐步向50寸转变,现有的机械手臂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为现有的机械手臂不能任意调整幅宽,无法适应大、小液晶面板尺寸的变化。现有的机械手臂不能在较大液晶面板传送过程保持稳定,不能顺利地将面板传送进入狭小的特定空间内。现有的机械手臂的移动轨迹的直线精度差,不能精确地将面板送至预定地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轴式机械手臂,该机械手臂能旋转并具有纵向、横向直线移动的功能,可依工件尺寸相应调整幅宽及在传送过程中保持工件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轴式机械手臂,该机械手臂主要包括:一横向移动台,该横向移动台上安装有一可转动的旋转基座,该旋转基座的一端上设置有一垂直升降基座,该垂直升降基座上装有升降器,该升降器可沿垂直升降基座上、下移动,该升降器有水平外伸的短臂,该短臂上装有至少一个可伸缩的手臂,该手臂的一端装有终端制动器。手臂与短臂的空间夹角为90度。
所述短臂上装有两个手臂,该两个手臂布置在不同的平面上。
所述垂直升降基座设置在旋转基座轴心的一侧。
所述手臂一端的终端制动器可沿手臂直线滑动,从而依工件尺寸调整幅宽。所述终端制动器上装有吸附机构,终端制动器通过吸附机构吸附工件。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的效果:
上述的二终端制动器分别与上、下手臂成滑动配合,即可相对上、下手臂横向水平收缩或扩幅,因而可依搬移工件的尺寸大小,相应地调整幅宽,使工件在传送过程保持平稳,二终端制动器上安装有吸附机构,可在搬运过程中吸附工件。从而构成一兼具旋转及纵向、横向位移调整功能的五轴式机械手臂,达到多方向运动、稳固吸附、搬移工件的目的。
上、下手臂上的终端制动器本身也具有内缩、外扩调整幅宽的功能,故可依工件尺寸大小做适当的幅宽调整,使工件在受终端制动器的吸附机构吸附时,与吸附机构结合的更佳稳固,防止被取物掉落损坏,横向移动台与旋转基座连动,大大地增加了机械手臂的工作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示升降器处于垂直升降基座上部。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垂直升降基座随旋转基座转动一个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升降器下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垂直升降基座安装位置示意图,及工件直放与横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标号
1多轴式机械手臂 10横向移动台座 101横向移动台
20旋转基座 22垂直升降基座
31上手臂 32下手臂 33短臂
41终端制动器 50工件
请参照图1、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轴式机械手臂,该多轴式机械手臂主要包括:横向移动台座10,该横向移动台座10的轨道上,设有可移动定位的横向移动台101;横向移动台101上枢设一可转动的旋转基座20,旋转基座20可在横向移动台101上做330度的大幅度旋转;旋转基座20可随横向移动台101一起沿横向移动台座10的轨道直线滑移,旋转基座20的一端上设有一垂直升降基座22,垂直升降基座22偏离旋转基座20的轴心位置,在垂直升降基座22内设置有一可以上、下滑移的升降器,升降器有外伸的短臂33,短臂33上沿水平方向安装有可直线伸缩的上、下手臂31、32,该上、下手臂31、32的端部分别安装有终端制动器41。
上述的二终端制动器41分别与上、下手臂31、32成滑动配合,即可相对上、下手臂31、32横向水平收缩或扩幅,因而可依搬移工件的尺寸大小,相应地调整幅宽,使工件在传送过程中保持平稳,二终端制动器41上可安装吸附机构,以便搬运过程中吸附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和技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和技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91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