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聚焦跟踪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02692.7 | 申请日: | 2006-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7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亚当·韦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子动力学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40 | 分类号: | G02B2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朦;方挺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聚焦 跟踪 系统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根据35 U.S.C 119(e),本申请要求于2005年1月21日提交的题为 “自动聚焦跟踪系统”的第60/646,119号美国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 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基于液晶(LC)技术的平板显示器,更具体地说,涉及 对组成这种显示器的组件的检验。
在LC显示器制造过程中,大型清晰的薄玻璃板被用作基底,以 沉积薄膜晶体管(TFT)阵列。通常,一个玻璃基板内包含几个独立 的TFT阵列,因而常常称作TFT面板。
通过一系列过程来完成TFT图案沉积,在每个过程中,在先前的 层(或玻璃)上方沉积一种特殊的物质(例如金属、铟锡氧化物(ITO)、 晶体硅、无定形硅等)。每个过程通常包括多个步骤,例如沉积、形 成掩模、蚀刻、剥离等。
在每个过程中以及每个过程所包含的各种步骤中,可能会出现很 多生产缺陷,而这些缺陷可能会影响最终的LCD产品的电学和/或光 学性能。如图1所示,所述缺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ITO112 中的金属突起110,金属116中的ITO突起114,所谓的蚀刻缺口118; 断路120;晶体管124中的短路122,以及杂质粒子126。其它缺陷包 括掩模问题、以及过蚀刻或蚀刻不足。
即使TFT沉积过程受到严格的控制,缺陷的出现仍然是不可避免 的。这样就会限制产量,同时也会对生产成本造成不利的影响。通常, 在重要的沉积过程之后使用一个或多个自动光学检验(AOI)系统对 TFT阵列进行检验,并且通过一种被称作阵列检验器(AC)的光电检 验机器来测试经检验的TFT阵列。一般情况下,AOI与AC系统提供 缺陷坐标;但是它们并不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而高分辨率的图像却 是将缺陷归类为消光杂质、可修复的缺陷或者仅仅是不影响TFT阵列 性能的缺陷(所谓的过程缺陷)所必需的。缺陷坐标信息被传送给TFT 阵列修复工具,TFT阵列修复工具也称作阵列补救器(AS),按照惯 例,上述缺陷的分类是由TFT阵列修复机器的操作者来完成的。
每个面板的平均缺陷数量都可能会随着TFT阵列生产制造商和生 产制造设备的不同而有所改变。通常对于每个第七代面板来说,TFT 阵列装配线内的缺陷检查及修复能力的大小为处理300-400个缺陷。 通常假定每个面板有5%-10%的缺陷需要修复。
由于TFT阵列部件通常非常微小(通常子像素大小为80× 240μm),所以为了确定缺陷是否是可修复的而使用显微镜来进行缺 陷检查。相对于面板的尺寸(通常为2.1×2.4m)来说,显微镜的视场 较小(在100×100μm到2×2mm的范围内变化)。如图2所示,显 微镜安装在精密的XY载物台上,以便能够将显微镜从一个缺陷派遣 到另一个缺陷。从早期由AOI和AC检验系统执行的检验过程中可以 获知缺陷坐标。在缺陷检查及修复期间,凭借真空卡盘使得玻璃板在 XY载物台下方保持固定。在检查之后,通常借助于激光微调、激光 焊接或通过桥接明线缺陷(通常利用化学汽相沉积(CVD)技术)来 处理可修复的缺陷。
当使用高放大倍率时,显微镜的焦深范围能够小到例如+/-0.6微 米。例如由于(a)面板尺寸相对较大、(b)面板厚度的变化、(c) 在检验/修复过程中非零Z随着在X和Y方向移动而发生变化、以及 (d)在面板的宽阔区域上方的面板固定器(卡盘)中的非零Z的变 化,相对于检验或修复光学器件来说,维持面板的Z位置是困难的。 因此,在将显微镜分配到新的缺陷位置之后,显微镜需要重调焦距以 便为缺陷检查提供清晰图像以及使其能够获得所需的激光光斑尺寸, 从而便于进行适当的激光微调。因此,显微镜的聚焦始终在新的缺陷 位置执行,并且是自动进行的。通常自动聚焦动作的持续时间大约为 秒级。在这段期间,仪器既不用来进行缺陷检查,也不用来进行激光 微调,从而仪器保持空闲状态。对于通常每个面板具有400个缺陷来 说,自动聚焦过程消耗大约400秒的仪器空闲时间。空闲时间破坏了 仪器的利用率。当阵列补救仪器配备了自动缺陷修复能力时,也就是 说在不需要操作者协助的情况下进行修复时,减小或消除自动聚焦周 期变得尤其重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子动力学公司,未经光子动力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26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缝纫机的梭心更换装置
- 下一篇: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