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正极用含锂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3488.7 | 申请日: | 200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1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堀地和茂;川田悦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AGC清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51/00 | 分类号: | C01G51/00;H01M4/02;H01M4/58;H01M10/4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迅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正极 用含锂 复合 氧化物 制备 方法 | ||
1.含锂复合氧化物的制造方法,它是在含氧气氛中对包含锂源、N元素源、M元素源及根据需要使用的氟源的混合物进行煅烧的通式LipNxMmOzFa表示的含锂复合氧化物的制造方法,上述式中,N为选自Co、Mn及Ni的至少1种元素,M为选自N以外的过渡金属元素、Al及碱土金属元素的至少1种元素,0.9≤p≤1.2,0.97≤x<1.00,0<m≤0.03,1.9≤z≤2.2,x+m=1,0≤a≤0.02,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M元素源,使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的羧基及1个以上的羰基和M元素的酮羧酸盐化合物的水溶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N元素源为平均粒径(D50)1~25μm的粉末。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酮羧酸盐的碳数为2~8。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酮羧酸盐化合物的水溶液是加入碱pH被调整为2~12的水溶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酮羧酸盐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为4~1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酮羧酸盐化合物的水溶液是加入作为碱的氨pH被调整为4~10的水溶液。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N元素源为选自氢氧化钴、碱式氢氧化钴、四氧化三钴及碳酸钴的至少1种。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N元素源为选自镍-钴共沉氢氧化物、镍-钴共沉碱式氢氧化物、镍-钴共沉氧化物、镍-锰共沉氢氧化物、镍-锰共沉碱式氢氧化物、镍-锰共沉氧化物、镍-钴-锰共沉氢氧化物、镍-钴-锰共沉碱式氢氧化物及镍-钴-锰共沉氧化物的至少1种。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M元素为选自Ti、Zr、Hf、Nb、Ta、Mg、Sn、Zn、Cu及Al的至少1种。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酮羧酸盐化合物的水溶液、N元素源粉末及根据需要使用的氟源粉末混合,从所得混合物除去水分后,混合锂源粉末及根据需要使用的氟源粉末,然后在含氧气氛中于800~1050℃进行煅烧。
11.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酮羧酸盐化合物的水溶液、N元素源粉末、锂源粉末及根据需要使用的氟源粉末混合,从所得混合物除去水分后,在含氧气氛中于800~1050℃进行煅烧。
12.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锂源粉末、N元素源粉末及根据需要使用的氟源粉末混合,煅烧,再将所得含锂复合氧化物粉末和酮羧酸盐化合物的水溶液混合,从所得混合物除去水分后,在含氧气氛中于300~1050℃进行煅烧。
13.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其特征在于,包含利用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制得的含锂复合氧化物。
14.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使用了权利要求13所述的正极。
15.含有N元素源及M元素源的混合物的制造方法,它是至少含有N元素源及M元素源并使N元素∶M元素(原子比)达到0.95∶0.05~0.9995∶0.0005的比例的混合物的制造方法,所述N为选自Co、Mn及Ni的至少1种元素,所述M为选自N以外的过渡金属元素、Al及碱土金属元素的至少1种元素,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M元素源,使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的羧基及1个以上的羰基和M元素的酮羧酸盐化合物的水溶液。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N元素源为选自氢氧化物、碱式氢氧化物、氧化物及碳酸盐的至少1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GC清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AGC清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348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