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容纳铸模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5247.6 | 申请日: | 200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2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京特·里希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特·里希特 |
主分类号: | B29C33/20 | 分类号: | B29C33/20;B29C49/56;B22D17/2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兆东 |
地址: | 德国阿***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容纳 铸模 装置 | ||
1.用于容纳铸模的装置,
包括至少两个在一底座(12)上设置的模具夹紧元件(14、16),其中至少一个模具夹紧元件(14、16)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12)上;
其中,各模具夹紧元件(14、16)的前面(15、17)基本上相互面对;
包括至少一个锁紧元件(38至44),所述锁紧元件借助于一锁紧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使其可从一移进的位置至少移到一第二移出的位置,在所述移进的位置,锁紧元件(38至44)不从第一模具夹紧元件(14、16)的前面(15、17)的表面伸出,在所述移出的位置,锁紧元件(38至44)伸进一在对置的模具夹紧元件(14、16)的前面(15、17)中设置的容纳孔(54至60)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锁紧装置(64、66),这些锁紧装置在锁紧的状态下形锁合地嵌入锁紧元件(38至44)中并且将伸进孔(54至60)内的锁紧元件(38至44)锁定。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以操纵和/或松开锁紧装置(64、66)的操作装置(68、70),优选为气动的、液压的或电动的驱动装置。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以引导和/或操纵锁紧元件(38至44)的装置(30至36)至少在锁紧元件(38至44)的移进的状态下不从模具夹紧元件(14、16)的前面(15、17)的表面伸出。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模具夹紧板(14、16)的前面可分别连接至少为两体的铸模的一个分模具,其中,在模具夹紧元件(14、16)的前面(15、17)的表面中优选设置用于固定装置的凹槽。
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两个锁紧元件(38至44),它们分别借助于一锁紧机构(30至36)可移动地设置,使锁紧元件(38至44)分别可从移进的位置至少移到移出的位置。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模具夹紧板(14、16)分别连接至少一个锁紧元件(38至44),所述锁紧元件在移出的位置嵌入到在对置的模具夹紧元件(14、16)的表面中为相应的锁紧元件(38至44)所设的孔(54至60)内。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模具夹紧元件(14、16)的前面(15、17)具有基本上呈矩形的基本形状,其中,各锁紧元件(38至44)基本上对角对置地设置。
9.按照权利要求6至8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四个锁紧元件(38至44),其中各两个锁紧元件(38至44)设置在每一模具夹紧元件(14、16)的前面(15、17)的两个基本上对角对置的区域内,其中,对角线优选是基本上相互垂直布置的。
10.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锁紧元件(38至44),它们基本上均匀地设置在模具夹紧元件(14、16)的一模具夹紧面的周围。
11.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一导向元件(30至36),所述导向元件至少在移进的位置与移出的位置之间引导锁紧元件(38至44)的运动。
12.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驱动锁紧元件(38至44)的装置。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包括液压缸、气动缸或电动的直线驱动装置。
1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模具夹紧元件(14、16)都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12)上。
1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使模具夹紧元件(14、16)均匀移动的平衡机构,或者分别设置一个驱动装置(22、24)用以移动模具夹紧元件(14、16)之一。
1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0)用于容纳至少为两体的空心体吹制模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特·里希特,未经京特·里希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52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