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用正时齿轮罩盖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9382.8 | 申请日: | 200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6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P·瓦特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F02B77/13;G10K11/17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兴鹏;邵伟 |
地址: | 法国韦利济***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正时 齿轮 | ||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用正时齿轮罩盖。
本发明特别涉及内燃机专用的正时齿轮罩盖,正时齿轮罩盖固定在发动机缸体的正时机构上,以便在正时齿轮罩盖和缸体的正时机构之间设置了一个空间。
我们已经了解了此类装置的技术状态。
专门使用此类正时齿轮罩盖是为了隔离外面中间部件的正时机构,以保护正时机构不会受到由碎石和油、水、泥浆类污垢造成的飞溅撞击。目前使用的正时齿轮罩盖是塑料和/或金属材质的。
然而我们发现,目前使用的正时齿轮罩盖产生干扰噪声。实际上,在一定的发动机转速时,正时齿轮罩盖、正时机构和缸体之间的空气产生共鸣并放大而产生发动机噪声。这些发动机噪声可能特别像警报器发出的声音(与发动机转速同步的鸣叫)。
直到现在,还是通过提高正时齿轮罩盖的刚度和通过安排正时齿轮罩盖支脚在发动机上的位置来解决这个问题,用以破坏噪声扩散的模式。然而,事实证明这个解决方案花费太大。
人们还设想将正时齿轮罩盖做成三个部件。表面部件是塑料的,在将要支撑到发动机的表面上涂有一层泡沫塑料,其表面内部是用蜂窝结构强化的。垫片组也同样是按紧固程度准备的。正时齿轮罩盖的下面两个部件是钢制的,以便于利用空间和缩小外形。特别是,正时齿轮罩盖中的一件是专门用来隔离曲轴皮带轮的。正时齿轮罩盖不同件之间的交界面上贴有一层绒布用于改善吸音性。就声学方面而言,这个解决方法很难调准,还存在使正时齿轮罩盖重量增加的缺陷。调准这样一台正时齿轮罩盖所用的时间较长、花费也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全部或部分地消除上述以往技术的缺陷。
本着这个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正时齿轮罩盖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具有适当的开口,用于减少由正时齿轮罩盖、正时机构和缸体之间产生的共鸣和/或共振,本发明同时还符合以上前言中给出的一般特点。
另外,本发明还可包括下面特性中的一项或多项:
上述开口具有能限制液体向正时齿轮罩盖的渗透,
上述开口是由穿过正时齿轮罩盖表面的其中一个圆截面通孔构成的,
上述开口是由穿过正时齿轮罩盖表面的其中一个椭圆截面通孔构成的,
上述开口倾斜延伸穿过正时齿轮罩盖,
上述开口是在正时齿轮罩盖表面形成的孔口,其直径或最大长度为0.1mm至5mm,最佳值为0.5mm至2mm,
正时齿轮罩盖的材质为塑料和/或金属,
上述开口的位置朝向产生声学共鸣和/或共振的区域,
发动机带有一个主正时机构,其上具有缠绕在不同皮带轮之上的正时皮带,每一个皮带轮都位于一个曲轴,凸轮轴或发动机水泵转子端部,开口朝向凸轮轴端部的皮带轮,
发动机带有一个主正时机构,其上具有缠绕在不同皮带轮之上的正时皮带,每一个皮带轮都位于一个曲轴,凸轮轴或发动机水泵转子端部,开口朝向曲轴端部的皮带轮,
发动机带有一个主正时机构,其上具有缠绕在不同皮带轮之上的正时皮带,每一个皮带轮都位于一个曲轴,凸轮轴或发动机水泵转子端部,开口位于凸轮轴端部皮带轮和曲轴端部皮带轮之间的区域,
发动机带有一个主正时机构,其上具有缠绕在不同皮带轮之上的正时皮带,每一个皮带轮都位于一个曲轴,凸轮轴或发动机水泵转子端部,开口朝向阀动正时皮带。
其它特点和优点将在后面的参考图描述内容中表现出来,在参考图中:
-图1表示发动机主正时机构正面的示意图,显示出两个凸轮轴;
-图2表示被正时齿轮罩盖盖住的同一个主正时机构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正时齿轮罩盖的上件;
-图4表示不同发动机的警报器噪声曲线。
发动机的传统正时系统一直延伸到缸体和缸盖的外部,没有在提供的图中显示,也没有在称为主正时机构13的发动机的一个纵向表面上显示。
图1表示主正时机构13。主正时机构13特别包括:
一个固定在曲轴端部的皮带轮2,图1中不可见,因为它被固定在曲轴上的附件皮带轮挡住了;
固定在发动机1各凸轮轴端部的两个皮带轮4、5;
紧固联接在发动机1水泵转子(未显示)上的皮带轮6;
一个缠绕在皮带轮2、4、5、6上的槽形正时皮带,皮带由曲轴通过皮带轮2驱动,因而皮带轮2保证了凸轮轴和水泵的驱动(在此情况中,所有其它构件未显示);
动力张紧器小滑轮8能够调整皮带7的张紧力;
张紧系统小滑轮9用于保证皮带7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未经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93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