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车辆转速脉冲轮的仪器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14493.8 | 申请日: | 2006-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6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宋在欢;许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裕成FT |
主分类号: | B21D53/26 | 分类号: | B21D5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颖玲 |
地址: | 韩国大邱***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车辆 转速 脉冲 仪器 方法 | ||
1.一种制造车辆转速脉冲轮的方法,其包括:
成形步骤,通过渐变模具来加工形状是扁的片状的材料,以制得具有凸台,感应部和结合部的转速脉冲轮产品的第一半成品;
预机加工步骤,通过铸造模具来加工转速脉冲轮产品的第一半成品,以制具有感应部的转速脉冲轮产品的第二半成品,所述感应部在垂直方向有一致的截面厚度且感应部的外表面有精确的平面度;
加工感应孔步骤,通过凸轮穿孔模具来加工转速脉冲轮产品的第二半成品,以制得具有感应部的转速脉冲轮产品的第三半成品,在所述感应部的圆周方向以有规则的间距形成若干感应孔;
形变恢复步骤,通过重铸模具来加工转速脉冲轮产品的第三半成品的感应部,所述感应部在加工感应孔步骤向内弯曲,以制得具有感应部的转速脉冲轮产品的最终产品,所述感应部的截面厚度一致并且具有竖直的直线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预机加工步骤,设在铸造模具上的上模模具向内压转速脉冲轮产品的第一半成品的感应部的外圆周面,从而制得转速脉冲轮产品的第二半成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形变恢复步骤,设在重铸模具上的下模冲头向外压转速脉冲轮产品的第三半成品的内表面,从而制得转速脉冲轮产品的最终产品。
4.一种制造车辆转速脉冲轮的仪器,其包括:
包含上模模具和下模冲头的铸造模具,以加工在垂直方向上截面厚度不一致的感应部,形成通过渐变模具来制造的转速脉冲轮产品的第一半成品,从而制得感应部的截面厚度一致且感应部的外表面有精确的平面度的转速脉冲轮产品的第二半成品;
包含上模垫板、上模模具、和下模冲头的重铸模具,以加工向内弯曲变形的感应部,形成通过凸轮穿孔模具制造的具有感应孔的转速脉冲轮产品的第三半成品,从而制得具有截面厚度一致并且具有竖直的直线形的感应部的转速脉冲轮产品的最终产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器,其中,
铸造模具的上模模具包括:在基面和内表面接触的拐角处形成具有预定弧度的倒角,
铸造模具的下模模具包括:上表面和下模冲头的外表面接触的拐角处形成具有预定弧度的倒角,
上模模具的倒角的弧度比下模冲头的倒角的弧度大一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仪器,其中,
第一相交点固定在基面的水平延长线和内表面的垂直延长线相交的位置,第二相交点固定在水平延长线和从转速脉冲轮产品的第一半成品的感应部上厚度最大的部分垂直延伸的直线相交的位置,倒角在上模模具的基面上开始的点最好设在和第二相交点相隔一定间距的点上,该间距是第一相交点和第二相交点之间间隔的2至3倍,且该点在与第一相交点相对的方向上位于水平延长线
倒角在上模模具的内表面上开始的点最好设在和第一相交点相隔一定间距的点上,该间距是第一相交点和第二相交点之间间隔的6至7倍,且该点位于垂直延长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器,其中,
重铸模具的上模模具包括:在基面和上模模具的内表面接触的拐角处具有预定弧度的倒角,
重铸模具的下模冲头包括:在下模冲头的上表面和外表面接触的拐角处具有预定的弧度的倒角,
下模冲头的倒角的弧度比上模模具的倒角大一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仪器,其中,
当相交点固定在上表面的水平延长线和外表面的垂直延长线相交的位置时,倒角在下模冲头的上表面上开始的点设在和相交点相隔一定间距的点上,该间距是转速脉冲轮产品的第三半成品的感应部向内突出的最大长度的2至3倍,且该点位于水平延长线上,
倒角在下模冲头的外表面上开始的点设在和相交点相隔一定间距的点上,该间距是上述突出长度的4至5倍,且该点位于垂直延长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器,其中,对铸造模具的每个上模模具的表面和重铸模具的上模模具进行表面处理,从而提高其硬度和抗磨损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裕成FT,未经(株)裕成FT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1449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