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车辆端部结构中带有能量吸收构件的车辆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80020421.4 申请日: 2006-06-06
公开(公告)号: CN101193774A 公开(公告)日: 2008-06-04
发明(设计)人: 森川正明;长坂修 申请(专利权)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B60R19/18 分类号: B60R19/18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史雁鸣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车辆 结构 带有 能量 吸收 构件
【说明书】: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根据35 USC119要求日本专利申请No.2005-166798的优先权,所述申请的公开通过参考在这里加以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端部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设置有能量吸收构件的车辆端部结构,所述能量吸收构件设置在车辆纵向方向的至少一个车辆端部上并通过变形吸收外力的能量。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当碰撞物体碰撞时,为了有效地吸收能量,例如,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o.2001-88634中所描述的那样,在前端部设置能量吸收构件。

在该专利申请公开JP-A No.2001-88634中描述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中,形成安装到前侧车身架前部的下部的突出构件,使得纵向方向的强度从车辆横向方向的端部向车辆横向方向的中间变大。

现在,如果无论车辆横向方向的位置如何,在碰撞物体碰撞时,碰撞物体从车辆接受到的负荷是均衡的,则将是理想的。

但是,利用JP-A No.2001-88634中揭示的结构,由于能量吸收构件的形状等,不可能与车辆横向方向的位置无关而使碰撞物体从车辆接受到的负荷均衡。例如,在能量吸收构件沿车辆纵向方向的厚度在中间比在车辆横向方向的端部处厚的情况下,在车辆横向方向的中间,作用到碰撞物体上的负荷较大。进而,即使能量吸收构件的前端部的形状为从车辆横向方向的中间向端部朝着后方弯曲,作用到碰撞物体上的负荷也会在车辆横向方向的中间较大。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端部结构,所述结构能够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使作用到碰撞物体上的负荷均衡。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带有能量吸收构件的车辆端部结构,所述能量吸收构件设置在车辆纵向方向的至少一个车辆端部处,并且通过变形吸收外力的能量,其中,使能量吸收构件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厚度沿着车辆的横向方向部分地不同,并且,厚度较厚的部分比厚度较薄的部分具有相对较低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刚性。

在这种车辆端部结构的能量吸收构件中,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厚度沿着车辆的横向方向部分地不同,并且,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刚性,在厚度较厚的部分处与在厚度较薄的部分处相比,相对较低。即,厚度相对较厚的部分以比厚度较薄的部分低的刚性形成,从而,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作用到碰撞物体上的负荷将会均衡。

这里,可以这样设计能量吸收构件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刚性,使得至少当对具有不同的车辆纵向方向厚度的部分进行相互比较时,这些部分处的刚性是变化的。例如,在能量吸收构件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厚度沿车辆横向方向连续地变化的情况下,优选地,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刚性也连续地变化,但是,该刚性也可以是阶梯式变化的。进而,在能量吸收构件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厚度沿着车辆横向方向非连续地变化的情况下,如果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刚性相应地非连续变化,则是优选的,但是,该刚性也可以是连续变化的。进而,例如,在能量吸收构件上设置有局部突出部、凹入部等并且车辆纵向方向的厚度在该部分处局部变化的情况下,如果刚性也相应地局部变化,则是优选的。但是,在这种突出部/凹入部的作用小的情况下,可以省去刚性的局部变化,可以连续地变化。

上述第一个方面的车辆端部结构可以被构造成使得能量吸收构件的车辆纵向方向的厚度从车辆横向方向的中间向端部变薄,该能量吸收构件的车辆纵向方向的刚性从车辆横向方向的端部向中间变小。

即,对于与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相关的能量吸收构件的整体形状,没有特定的限制,但是,如果形成其车辆纵向方向的厚度从车辆横向方向的中间向端部变薄的形状,则将是一种非常好的设计(外观)。采用这种形状的能量吸收构件,如果将车辆纵向方向的刚性形成为从车辆横向方向的端部向中间变小的话,则可以使作用到碰撞物体上的负荷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均衡。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一种带有能量吸收构件的车辆端部结构,所述能量吸收构件设置到车辆纵向方向的至少一个车辆端部处,并且通过变形吸收外力的能量,其中,将能量吸收构件的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外侧端部弯曲,以便从车辆横向方向的中间朝着端部趋向车辆纵向方向的中间,并使该能量吸收构件的车辆纵向方向的刚性从车辆横向方向的端部向中间变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04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