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轮轴承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27860.8 | 申请日: | 2006-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3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P·尼布林;E·马苏尔;G·劳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夫勒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7/00 | 分类号: | B60B27/00;F16C19/1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志刚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轴承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轮轴承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外部件、至少一个内部件,并且在外部件与内部件之间具有至少两列滚动体,其中对于一列滚动体在外部件上相应构成至少一个内滚道以及在内部件上相应构成至少一个外滚道。
背景技术
已知的车轮轴承单元具有相对较大的重量和相对较小的轴承刚性。在此轴承刚性是抗力,它防止轴承单元由于负荷引起的弹性偏转。由轴承刚性得到一个倾翻强度,它由负荷转矩与轴承中的倾翻角的比例、例如以Nm/°给出。
倾翻强度越小,则轴承在承载时越容易倾翻,即,在相同的负荷下倾翻角越大。所述负荷是主要在汽车运行状态中作用于汽车车轮和从属的车轮悬架上的负荷。
轴承刚性越低,负荷越容易影响轮系的倾翻,它们对汽车的行驶特性、尤其是在曲线行驶时产生不利影响,并且由于大的轴向制动盘偏转,尤其是在制动盘区域内,也对制动器的磨损和制动器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具有高轴承刚性的车轮轴承单元。
这个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特征的车轮轴承单元得以实现。
所述车轮轴承单元1具有至少一个外部件8、至少一个内部件10,且在外部件8与内部件之间具有至少两列滚动体11,其中对于一列滚动体11,在外部件8上相应构成至少一个内滚道15、16以及在内部件10上相应构成至少一个外滚道13、14。
此外所述车轮轴承单元具有一个轮毂,尤其在受驱动的轴/车轮的情况下或者尤其对于受驱动的轴/车轮,该轮毂本身具有一个径向向内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突出的内齿部。
所述内齿部用于啮合驱动轴的外齿部或类似结构中。
所述轮毂旋转固定地至少与外滚道耦联,即,例如或者轮毂是内部件本身并且具有所述滚道的中至少一个,或者,至少一个内圈作为内部件配合在轮毂上。
按照本发明的车轮轴承单元的特征是,所述内齿部齿顶圆的直径dZ与外部件的轴承宽度bL的比例大于0.9,即
dZ/bL>0.9。
上式满足下面解释的边缘条件,不局限于发明内容:
-所述外部件的轴向轴承宽度通过与旋转轴线相同定向的并且与旋转轴线平行的在两个在相同方向上最远相互离开的外部件外轮廓点之间的最大间距构成,其中所述点最好在相互背离的且大多环形构成的外圈端面上构成。
-所述外部件的轴向轴承宽度可以大于或小于内部件的轴承宽度。
-所述车轮轴承单元的一列滚动体的分度圆是假想的圆,其中心点垂直地由车轮轴承单元的旋转轴线穿过,该分度圆在圆周侧与滚动体列的中心相切或者使其相互连接。
-所述内部件是至少一个具有所滚道中至少一个的内圈,可以选择是两个内圈,在一个具有轮毂等的单元中,内圈配合在轮毂上,或者
-该内部件是一个轮毂等,在该轮毂上直接地、并因此没有中间连接内圈地构成所述滚道中至少之一。
-所述外部件是至少一个外圈,它装配成一个具有外壳的单元。该外壳例如是一个车轮支架并且具有用于在汽车端固定的固定部件,或者
-该外部件是外壳并且具有所述滚道中至少一个,并且因此没有中间连接外圈地构成,
-在车轮轴承单元情况下、尤其是对于不受驱动的轴/车轮,该车轮轴承单元的轮毂没有内齿部,按照本发明,对于所述比例,代替内齿部齿顶圆的直径dZ采用轮毂的相应的内径。
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按照独立权利要求的按照本发明对象的各种优选、有利和重要的改进方案。
可以有利地规定,使车轮轴承单元的一列滚动体分度圆的直径TK与滚动体的直径dK的比例大于数值6,简短地说是6,以及使滚动体的轴向彼此相邻的两列之间的列间距rL(即,一列滚动体中心与相邻列滚动体中心的轴向中心间距)最多等于滚动体直径dK的1.65倍。
因此:
TK>6·dK
rL<=1.65·dK
上式满足下面解释的边缘条件,不局限于发明内容:
-对于列与列的分度圆直径不同的车轮轴承单元,所述比例适用于具有最小分度圆直径的列。
-对于列与列的分度圆直径是相同的、但是列与列的滚动体直径是不同的车轮轴承单元,所述比例适用于滚其动体具有最大直径的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夫勒两合公司,未经谢夫勒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78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