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回火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28897.2 | 申请日: | 2006-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7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藤野善郎;河部望;盐饱孝至;山尾宪人;村井照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住友电工钢铁电线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2C38/34;C21D9/52;C22C38/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火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油回火线,其具有回火马氏体组织,其特征在于,
在对该油回火线进行了氮化处理的情况下,在线表面部形成的氮化层的晶格常数大于或等于2.870而小于或等于2.8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回火线,其特征在于,
上述氮化处理在大于或等于420℃而小于或等于500℃的条件下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回火线,其特征在于,
上述晶格常数大于或等于2.881而小于或等于2.8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回火线,其特征在于,
上述氮化处理在大于或等于450℃而小于或等于500℃的条件下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回火线,其特征在于,
在氮化处理后,线内部在回火工序之后产生的球状碳化物的平均粒径小于或等于40nm。
6.一种油回火线,其具有回火马氏体组织,其特征在于,
以420℃~500℃加热2小时后的屈服应力及以该温度加热4小时后的屈服应力,大于或等于以该温度加热1小时后的屈服应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回火线,其特征在于,
与以420℃~500℃加热1小时后的屈服应力相比,加热2小时后的屈服应力较高,与以该温度加热2小时后的屈服应力相比,以该温度加热4小时后的屈服应力较高。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油回火线,其特征在于,
与以420℃~500℃加热1小时后的抗拉强度相比,以该温度加热2小时后的抗拉强度较低,与以该温度加热2小时后的抗拉强度相比,以该温度加热4小时后的抗拉强度较低。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回火线,其特征在于,
淬火回火后的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2000MPa,
以420℃~500℃加热2小时后的屈服应力大于或等于1700MP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回火线,其特征在于,
以420℃~500℃加热2小时后的屈服应力大于或等于1750MPa。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回火线,其特征在于,
以420℃~500℃加热2小时后的拉深值大于或等于35%。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回火线,其特征在于,
以质量%含有C:0.50~0.75%、Si:1.50~2.50%、Mn:0.20~1.00%、Cr:0.70~2.20%、V:0.05~0.50%,剩余部分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油回火线,其特征在于,
还以质量%含有Co:0.02~1.0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油回火线,其特征在于,
还以质量%含有从Ni:0.1~1.0%、Mo:0.05~0.50%、W:0.05~0.15%、Nb:0.05~0.15、及Ti:0.01~0.20%构成的群中选择的1种或1种以上。
15.一种弹簧,其是对具有回火马氏体组织的油回火线进行弹簧加工而成,其特征在于,
该弹簧在表面部具有通过氮化处理而形成的氮化层,
该氮化层的晶格常数大于或等于2.870而小于或等于2.89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弹簧,其特征在于,
上述氮化处理在大于或等于420℃而小于或等于500℃的条件下进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弹簧,其特征在于,
上述晶格常数大于或等于2.881而小于或等于2.890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弹簧,其特征在于,
上述氮化处理在大于或等于450℃而小于或等于500℃的条件下进行。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弹簧,其特征在于,
在氮化处理后,钢线内部在回火工序之后产生的球状碳化物的平均粒径小于或等于4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住友电工钢铁电线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住友电工钢铁电线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889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