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回火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80028897.2 | 申请日: | 2006-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7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藤野善郎;河部望;盐饱孝至;山尾宪人;村井照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住友电工钢铁电线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2C38/34;C21D9/52;C22C38/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火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回火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油回火线的弹簧。特别地涉及一种油回火线,其在对钢线进行弹簧加工并进行了氮化处理时,具有疲劳强度和韧性的高平衡性。
背景技术
近来,与汽车的低油耗化对应,汽车的发动机或变速器的小型轻量化得到发展。与之相伴,发动机的气门弹簧或变速器用的弹簧所负载的应力持续增加,所使用的弹簧材料也寻求提高疲劳强度,特别是寻求具有疲劳强度和韧性的平衡性的材料。在这些发动机的气门弹簧或变速器的弹簧中,典型地使用硅铬类的油回火线。
作为与该油回火线相关的技术,具有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
专利文献1涉及弹簧用钢线,其公开了一种油回火线,其以保持时间:0.5~30sec、升温速度:50~2000℃/s进行淬火时及回火时的加热。由此,通过将旧奥氏体结晶粒径细微化,使结晶粒内的碳化物形状纤维化,从而使碳化物具有强化纤维的功能,实现疲劳极限的提高。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涉及弹簧钢,其公开了一种油回火线,该油回火线规定适当的化学成分,同时规定了规定尺寸的渗碳体类球状碳化物的存在密度。由此,能够实现弹簧钢的高强度化,在轧制后的热处理中,控制钢中的碳化物形状,即防止渗碳体类碳化物的粗大化而确保卷绕特性。
另外,专利文献3涉及弹簧用钢线,其公开了一种方法,即,通过使淬火回火后的油回火线中,0.2%耐力和抗拉强度之比小于或等于0.85%,从而提高卷绕特性。另外,公开了一种方法,其对油回火线以420℃×20分钟加热后,使0.2%耐力上升大于或等于300MPa,从而能够提高耐疲劳性。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944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18019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4-3159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任一文献所涉及的发明中,均没有公开在对钢线进行弹簧加工并进行了氮化处理时,得到高疲劳强度和韧性的油回火线。在疲劳极限高强度化的要求变高的情况下,在近来的弹簧制造中,对钢线进行弹簧加工后进行氮化处理成为主流。因此,重要的是如何提高该氮化处理后的弹簧的特性。
首先,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弹簧用钢线中,通过规定淬火及回火工序中的加热保持时间和升温速度,使碳化物形状成为纤维状而实现疲劳极限的提高。这里所谓的碳化物形状,表示对钢线进行淬火回火后的状态,并非实际进行弹簧加工并进行氮化处理后的形状。在考虑弹簧特性的情况下,氮化处理后的碳化物的状态很重要。另外,观察该钢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短时间的淬火回火,在该制造方法中,难以确保氮化处理后的油回火线的韧性,难以使氮化处理后的碳化物尺寸变小,从而难以确保高疲劳强度和韧性。特别地,为了提高使用油回火线的弹簧的疲劳极限,需要提高钢线的韧性,仅通过控制在上述回火过程中析出的碳化物形状并不充分,需要在奥氏体化时充分地溶解未固溶碳化物。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公开用于溶解该未固溶碳化物的方法。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弹簧钢中,该制造方法的特征仅在于,除了限定钢材的组分之外,在轧制后的热处理中实现高强度化和提高韧性,由该技术无法期望提高氮化处理后的弹簧的疲劳极限。
另外,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技术中,没有公开任何进行长时间的加热、适于相当于氮化的热处理之后的材料特性。鉴于近来对弹簧进行的氮化处理的长时间化(420℃~500℃下1~4小时),进行更长时间的热处理后的材料特性很重要。另外,提高疲劳极限的重要因素是屈服应力(0.2%耐力)的绝对值。关于这一点没有明确的记述,根据专利文献3的记述,难以进一步提高疲劳特性。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油回火线和其制造方法,其在氮化处理后兼具高疲劳强度和韧性。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簧,其作为对油回火线进行弹簧加工形成而成的弹簧,兼具高疲劳强度和韧性。
(油回火线及弹簧)
本发明的油回火线的第一构成为,一种具有回火马氏体组织的油回火线,其特征在于,在对该油回火线进行了氮化处理的情况下,在线表面部形成的氮化层的晶格常数大于或等于2.870而小于或等于2.890
另外,本发明的油回火线的第二构成为,一种具有回火马氏体组织的油回火线,其特征在于,使以420℃~500℃加热2小时后的屈服应力及以该温度加热4小时后的屈服应力,大于或等于以该温度加热1小时后的屈服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住友电工钢铁电线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住友电工钢铁电线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88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