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帽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29806.7 | 申请日: | 2006-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2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马克·瓦勒贝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克·瓦勒贝格 |
主分类号: | A42B3/32 | 分类号: | A42B3/3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邓斐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帽 | ||
1.一种安全帽,包括:一个帽壳(3),该帽壳在使用时除脸面区外至少部分地包围佩戴者头部;一个下颏箍圈(1),该下颏箍圈在使用时围拢着佩戴者脸面区的下部;以及一个优选可回转地装在帽壳(3)上的护目镜(4),用于覆盖帽壳(3)与下颏箍圈(1)之间的视界开孔,其中,下颏箍圈(1)具有两个彼此可相对运动的部分(1a、1b),其特征为:两个下颏箍圈部分(1a、1b)中的每一个都可回转地设置在帽壳(3)上,并且,各下颏箍圈部分(1a、1b)在帽壳(3)上的可回转设置分别借助一个弹性板件(2)实现,该弹性板件将帽壳(3)与相应的下颏箍圈部分(1a、1b)连接起来。
2.一种安全帽,包括:一个帽壳(3),该帽壳在使用时除脸面区外至少部分地包围佩戴者头部;一个下颏箍圈(1),该下颏箍圈在使用时围拢着佩戴者脸面区的下部;以及一个优选可回转地装在帽壳(3)上的护目镜(4),用于覆盖帽壳(3)与下颏箍圈(1)之间的视界开孔,其中,下颏箍圈(1)具有两个彼此可相对运动的部分(1a、1b),其特征为:两个下颏箍圈部分(1a、1b)中的每一个都可回转地设置在帽壳(3)上,并且,这两个下颏箍圈部分(1a、1b)在它们各自的上部通过一铰链连接装置(10)互相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为,两个下颏箍圈部分(1a、1b)分别在它们的下部区具有一个朝安全帽内部方向侧向伸出的下颏护面(6)。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为,下颏箍圈部分(1a、1b)在它们面朝帽壳(3)的端部分别具有一个固定区(7),以及在它们背对帽壳(3)的端部分别具有一个带有封闭面(8)的闭合区(13),其中,这两个封闭面(8)在两个下颏箍圈部分(1a、1b)的打开位置相互拉开距离,而在可通过回转两个下颏箍圈部分(1a、1b)达到的闭合位置彼此相靠。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为,在封闭面(8)的区域内设置一闭合机构(11、14),该闭合机构将两个下颏箍圈部分(1a、1b)在空间上彼此靠紧地固定在它们的闭合位置。
6.按照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为,封闭面(8)之一具有一个槽(9),而另一个封闭面(8)具有一个与所述槽(9)相配的榫(15),在闭合位置,槽(9)与榫(15)互相啮合。
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为,两个下颏箍圈部分(1a、1b)在它们的打开位置是预紧的。
8.按照权利要求4至7之一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为,两个下颏箍圈部分(1a、1b)的固定区(7)分别以一个面朝帽壳(3)的侧面(16)结束,在下颏箍圈部分(1a、1b)的闭合位置,该侧面贴靠在帽壳(3)的一支承面(17)上,而在下颏箍圈部分(1a、1b)的打开位置,该侧面与支承面(17)拉开距离。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为,所述下颏箍圈部分(1a、1b)的固定区(7)的侧面(16)和所述帽壳(3)的支承面(17)分别设计为台阶状,在下颏箍圈部分(1a、1b)的闭合位置,各台阶状部分互相啮合。
10.按照权利要求3至9之一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为,下颏护面(6)在其面朝安全帽内部的那一侧设有可拆除的衬垫(12)。
11.按照权利要求4至10之一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为,固定区(7)的侧面(16)沿其纵向延伸经过一个终端面(20)平接地过渡到下颏护面(6),并且,在下颏箍圈部分(1a、1b)的闭合位置,所述终端面(20)支承在帽壳(3)的一支托(19)上。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为,两个下颏箍圈部分(1a、1b)在它们的闭合位置被护目镜(4)搭接或者贴靠在护目镜(4)的底边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克·瓦勒贝格,未经马克·瓦勒贝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2980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